胡湘回到山上基地,和胡亮查看目前的玻璃製作工藝。
因為胡湘想到望遠鏡應該開始研製了,以前一直沒有往這方麵想,也是因為玻璃製作工藝不完善,想了也白想,現在玻璃透明度比以前好多了。
這個望遠鏡其實原理很簡單,隻要能製作出凹透鏡和凸透鏡就可以了。
其實這個望遠鏡的在原理,就是利用凹鏡和凸鏡對光線折射的原理成像。
在高中物理課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也是高考必備的知識點。
凸透鏡如果觀察的物體在二倍焦距外,通過凸透鏡則是倒立縮小的像,物遠像近像變小,照相機原理,如果觀察的物體在焦距外,通過凸透鏡則是倒立放大的像,幻燈片原理。
凹透鏡當物體為實物時,成正立、縮小的虛像,像和物在透鏡的同側。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透鏡又叫做發散透鏡,負球透鏡。
胡湘準備製作是伽利略望遠鏡,它由一個凹透鏡(目鏡)和一個凸透鏡(物鏡)構成。其優點是結構簡單,能直接成正像。
光線經過物鏡折射所成的實像在目鏡的後方(靠近人目的後方)焦點上,這像對目鏡是一個虛像,因此經它折射後成一放大的正立虛像。伽利略望遠鏡的放大率等於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的比值。
其優點是鏡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視野比較小。
把兩個放大倍數不高的伽利略望遠鏡並列一起、中間用一個螺栓鈕可以同時調節其清晰程度。
目前的玻璃的生產工藝包括:配料、熔製、成形、退火等工序,工匠們技藝也提升了。
配料現在根據不同的玻璃,用的石英砂、石灰石、長石、純堿也是各不相同的。
熔製配好的原料是在一個坩堝內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
成形是將熔製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製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
現在的成型主要是 1,吹製,用一根鐵管吹管,挑一團玻璃在模具中邊轉邊吹.主要用來成形玻璃泡、瓶、也可以製作玻璃片。2,拉製,在吹成小泡後,另一工匠用頂盤粘住,二人邊吹邊拉主要用來製造玻璃管或棒。 3,壓製,挑一團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壓.主要用來成形杯、盤等。
但這個種方式製作不了凸凹透鏡,應該用澆築法,但澆築需要有精確的凸凹透鏡模具,看來得讓機械坊研製了。
玻璃器皿製作出來後,還需要退火。
退火因為是玻璃在成形過程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
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俗稱玻璃的冷爆)。為了清理冷爆現象,玻璃製品在成形後必須進行退火。
退火就是在某一溫度範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一段時間以清理或減少玻璃中熱應力達到允許值。
當然還有種玻璃需要增加其強度,如後世的汽車擋風玻璃,就需要淬火了,這也是為何後世擋風玻璃一點碰壞,就整個玻璃破碎了。
“三少爺,隻要能製作出你說的玻璃片,就能看到遠處的東西?”胡亮問道。
“是的,有了望遠鏡,我們就可以先敵人發現他們,最主要的用處是偵查,這樣就無需爬到近處偵查了,偵查人員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胡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