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全也是青州人士,自幼跟山中高人習槍術,學成下山後,經常行俠仗義,在青州一帶俠名遠揚。
李全家中排三,上麵還有大哥李瑞,二哥李福。
那時候李全的大哥李瑞,是李家莊的族長(以前是李全的父親,去世的早),家中還頗有家產,
李家三兄弟,對金人壓迫漢人,很是不滿,尤其是李全一心想效仿辛棄疾。
山東雖然也被金國統治百年了,但當地百姓還是心係大宋,在幾十年前,濟南人辛棄疾,耿京就曾聚眾造反,在山東一帶可謂聲勢浩大。
後來辛棄疾前往南宋,商談歸順南宋事宜,以便獲得南宋的支持,與南宋軍隊配合作戰。不想從南宋領旨回來後,叛徒張安國貪圖富貴謀害了耿京,並帶走一部分人投降了金國。
辛棄疾帶領五十人潛入金軍大營,當時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等人出其不意襲進金營,抓獲張安國,在五萬金兵中帶著張安國,並擺脫了金兵的追趕。
把叛徒張安國帶到了南宋,後張安國在臨安被斬首示眾。
辛棄疾這一機智勇敢的行動,在南宋朝野引起極大的震動,當時洪邁所雲“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
野狐嶺之戰後,蒙古韃子不斷的南下燒殺搶劫,李家三兄弟感覺機會來了,組織難民,也以紅襖為標識,憤然起兵,誓殺金人與蒙古韃子,很快就聚集了一千來號人。
有次李福,李全二兄弟外出去收服另一個山頭頭目,回來後,一隊蒙古韃子突襲了李家莊,李全的大哥和母親被蒙古韃子殺害了。
滿腔悲憤的李全,追到那隊蒙古騎兵,揮舞著鐵槍殺死了幾十名蒙古韃子,這一戰也得到了李鐵槍的名號。
劉慶福、國安用、鄭衍德、於洋、於潭等豪俠紛紛投靠了李全。
隨著起義軍的壯大,金兵也加大了圍剿,李全也學習辛棄疾投靠了南宋。
田四說完李全以前經曆。
胡湘沒有想到辛棄疾也是位武藝高強的俠客,一直以為他就隻是個會寫詩詞的文人。
胡湘也感覺李全這個人很不一般,難怪楊妙真會看上李全,武藝高強,能謀善斷,也是梟雄人物。
現在整個北方,和蒙古對峙狀態是武仙,彭義斌,李全等人,怕現在是李全實力最強,地理條件也好,山東中部有山,回旋餘地比較大,武仙雖然也背靠太行山,但不能和李全相比。因為李全還可以隨意通過海路,陸地和南宋來往。
雖然大名府還屬於在金人直接管轄地,但後來探的消息得知,有很多金兵秘密的離開了大名府,尤其是騎兵,現在的守軍大部分是漢兵,怕以後完顏飛更是據城不出了。
“李總管,怎麼認識的楊四娘子,”胡湘問道。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田四念起辛棄疾的詩詞,又道“我大哥和四娘子認識,也是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當時是楊大哥(楊妙真哥哥,楊安兒)聚各路英雄豪傑在蓬萊,共商抗金,我大哥自從見了四娘子,就念念不忘,”
“四娘子是不是也情係李總管,”胡湘道。
“恩,當時四娘子說,要想娶她,必須和她比槍法,贏了她,才會同意,”田四道。
“那李總管,是不是技高一籌,”胡湘道。
“都達到了槍法最高境界,棋逢對手,不過最後我大哥還是贏了,但對四娘子的槍法佩服的五體投地,”田四道。
“他們二人比槍法,田副將也在現場嗎?”胡湘問道。
“沒有,就是不比槍法,也隻有我大哥才能配得上四娘子,”田四道。
看來李全籠絡人很有一套,手下人都很敬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