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內。
當長孫下潛到80米時,發現了星海的一個規律。
每當下潛10米時,星海周圍靈氣的濃度會有明顯的攀升,如此所造成的結果是周圍的靈氣會產生虹吸效應,猛烈的湧入體內。
長孫已經潛到了99米,此時的靈氣帶給長孫的壓力尚且能夠接受,內視長孫的體內,可以看到此時的火佛依然一副安詳的模樣絲毫不為所動。
當進入100米時,這次的虹吸遠高於之前的幾次,一瞬間靈氣的湧入,令火佛右手轉動的念珠出現了片刻的停滯。
相比於星海內的寧靜,星海外則顯得有些喧囂了。
“長孫現在潛入100米了,看著勢頭進入300米下的半深海區應該是沒問題。”
“那可不一定,星海挑戰和天梯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麵,並沒有多少關聯性。天梯成績好隻能證明長孫身體素質強,但並不能說明長孫真氣雄厚。”
周圍人都表示讚同,這是三項挑戰的常識。
“你說的確實沒錯,但你彆忘了長孫昨天挑戰天梯時,最後階段從體內散發的氣焰,那可是真氣抵抗重力的表現。從這些表現來看,我猜測長孫星海成績應該也會在上乘。”
此言一出,大家又紛紛感覺言之有理。
“好了,來都來了,與其猜測,不如眼見為實。”
在眾人的議論聲中,長孫來到了200米,下潛的趨勢沒有減弱。
來到200米後,長孫漸漸摸到了些門道。
長孫將星海挑戰的內容歸納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靜態壓力,另一部分是動態壓力。
靜態壓力是指由於靈氣差而導致的,周圍靈氣時刻對長孫的經脈及丹田產生的壓力。這一部分的壓力對於長孫來說是其實早已適應,哪怕是每下潛1米的深度靈氣濃度都會發生變化,但產生的壓力其實是一個緩慢適應的過程。
動態壓力則是指每10米出現的虹吸,這一部分壓力往往變化很大,對長孫產生的衝擊也是巨大的。
對於長孫來說前者就像是溫水煮青蛙,適應了變化的節奏長孫應對也比較容易。而後者倒是總令長孫措手不及。
如此一來,長孫便開始思考應對後者的辦法。
最開始,長孫采取的方法是,硬碰硬。
長孫令丹田內的火佛手中凝聚起一把形似塵世的真氣刀,施展出疊浪來應對每一次虹吸。
當然長孫會這樣應對,也是想借這個機會來磨練術法,同時虹吸所引起的靈氣潮,讓長孫感覺有幾分疊浪的感覺,所以長孫便以疊浪應對。
最開始的虹吸威力不大,長孫以疊浪應對還有些意猶未儘,隨著不斷的深入,長孫疊浪的問題也漸漸暴露。
之前長孫就發現自己的疊浪進步緩慢,至今仍然隻能形成十八刀,當然這其中有長孫掌握的術法增多,因此精力有所分散的原因。
還有一部分客觀原因是,對戰過程中,很少會有機會讓長孫疊浪持續疊加,客觀說十八刀在實戰中已經很多了。
但長孫發現還有一部分原因,疊浪後期自己真氣的輸出漸漸跟不上刀勢的疊加,這往往會導致疊浪的中斷。
之前長孫苦於沒有合適的陪練來磨礪疊浪,想要單獨訓練真氣輸出的問題,又發現沒有合適的修練方式。
而這次下星海,虹吸所產生的靈氣潮恰恰就是長孫一直尋找的合適修煉方式。
抱著這樣的想法,長孫一路下潛、一路試驗,效果卻差強人意。
有了合適的修煉方式,長孫卻還是找不到解決真氣輸出的正確方法。
按道理,長孫真氣漩渦的存在,已經相當於在丹田內布置了一個“發動機”,以目前長孫的境界這個“發動機”應該不存在輸出不足的問題。
但疊浪理論上卻是一招沒有上限的無底洞,隻要無限的疊加,所需要的真氣也就沒有上限。
這樣一來,即使有了發動機的長孫一樣出現了輸出不足的問題。
長孫之前也設法去將這個“發動機”升級為馬力更大的“發動機”。
暫且不提這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工作,因為真氣漩渦本就是長孫陰差陽錯下形成的,這樣的幾率幾乎萬中無一,就連再複刻一次長孫都沒有信心,更彆提升級。
即使是長孫再次走運做出了升級,但一樣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輸出的問題。
此時長孫在星海中做的修煉便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在這過程中,長孫也不是毫無收獲,此時的長孫觀察著虹吸,便在思考一個問題。
虹吸的出現是由於靈氣濃度的忽然升高,使得體外與體內出現了較大的壓力差。
觀察到這個現象,長孫開始假想,如果虹吸的過程反過來,那不就解決了真氣輸出的問題了麼。
有想法就去實踐,這一直是長孫的行事風格。
雖然理論上隻是一兩句話的事,但真的實踐起來卻是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