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不可破,或者說,河東無法從外擊破。”
“河東人為何反?因為不造反就會餓死,他們彆無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以外力猛攻河東,會造成何等後果?河東之民,悉數團結於郭鎮嶽麾下!”
“莫說三萬戰兵,便是三十萬戰兵,要平河東之患,也隻有將河東兩百萬民屠戮一空這一條路可走!”
周漢會答應主動出擊,是因為他基本盤在軍中,他必須搶下主攻任務,不可能讓給周徹。
至於天子為何會答應……若周漢真能建奇功平河東則最好,如果不能,那就讓尾大不掉的人去死!
等這幫人死了,他就可以換個對付河東賊的方法。
——當然,這一切都是周徹的推斷。
至於天子還有沒有其他想法,則是他所不知得了。
“數萬精銳都平不得河東,我們走箕關便可以麼?”皇甫韻問道。
周徹笑道:“單靠我們這點人在外,當然不行,可要是加上內應,那就可以了。”
“內應!?”
眾人驚而失聲:“誰是內應,有多少人?”
周徹以手指著自己:“內應就是我,至於有多少人……河東百萬之民,都會是我的人。”
眾人聽得發愣,一個個不明所以。
嘩——
這時,帳門被掀開。
“父親。”甄武錯愕:“您怎麼過來了?”
“自是有要緊事。”
甄楚河向周徹拱手:“殿下,人給您帶來了。”
周徹忙道:“怎還勞煩您親自來呢?”
“殿下所托,親自經手才放心。”甄楚河側開身子,介紹道:“沒有人比這位更符合殿下的要求了。”
甄楚河背後立著一個中年男子,他身材乾瘦,麵經風霜,目光低沉而有銳光。
在見到周徹後,其人躬身施禮:“河東沈信,見過殿下。”
不必拘禮。”周徹問道:“你是河東沈氏之人?”
“是!”
河東兩大族,李沈共稱。
李氏為宗族巨獸,單是同姓之民便有五六萬之眾,加上依附的他姓小族、徒附、蔭蔽之童仆等等,人口難以計數。
而沈氏與甄氏相仿,靠經商起家,主要做的是北奴和大夏之間的馬匹生意,獲利豐厚;輾轉於官府商戶之間,關係熟絡。
隨著李氏千金李翠蘿嫁入皇室,雙方力量發生對比。
緊隨而來的河東大亂,更是幾乎一波將沈氏擊垮!
因為亂賊可以輕易撞開商戶的大門,卻絕不敢冒犯宗族的塢堡。
如李氏這樣的本地巨族,擁壯丁萬餘人,一般的起義軍頭領哪敢招惹他們?
便是強如郭鎮嶽,對他們也是以安撫、合作為主。
而李氏也抓住了這個機會,瘋狂擴張、吞並其他勢力。
昔日與之共稱的沈氏,便成為其首要目標。
沈氏嫡係年輕一代,或被暗殺、或被‘賊’所害。
為求活路,沈信答應將女兒嫁入李氏,以獲得李氏庇護。
然而,在聯姻之後,沈信剩下兩子相繼暴斃!
他自己也被下毒,以致失去人倫之能。
好在他還有個私生子,托人送到甄氏,現今還在東海養著。
而再無顧忌的沈信便忍辱於河東、諂媚於李氏,得以繼續經營生意。
在李氏眼裡,沈信已經絕嗣,唯一一個女兒還在自家——已然失去威脅,所勞累也不過是替李氏經營罷了。
而對周徹來說,這就是個完美的工具人。
“沈家主,河東之內,如你這般橫遭劫禍之人,想來不在少數?”周徹問道。
“如殿下言。”沈信頷首,歎息:“一方崛起,自有一方衰弱。”
崛起者,是以郭鎮嶽為代表的賊寇勢力。
這些人以武力為根基,挑動底層造反,首劫便是官府,等到官府清洗乾淨,接下來便輪到了大族。
說白了,郭鎮嶽的人要擴張壯大,就必須向沈信這幫‘肥肉’下嘴。
而當地巨宗之族,如同李氏一類,為了避免被吞並,甚至擴大自身影響力,他們也必須去吞噬。
利益之爭,不可調和。
得勝者如郭鎮嶽、如李氏,張牙境內;敗者如當地官府、如沈信,或遭逐殺,或任由吮血。
迫於形勢,礙於無力,他們隻能低頭忍辱,等待時機。
而周徹,便是他們所等的時機!
繼而,周徹拋出第二個問題:“河東之民可能飽食?”
“奢談。”沈信再度歎氣:“百萬之民,靠劫掠如何能夠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