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談何容易,以前隔壁村有個富裕人家,可就是因為供他家二兒子讀書,五年,十年,十五年最後還是沒有讀出個名堂,最後弄得家徒四壁,兄弟離心。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王茂平正一筆一劃的仔細練著字。突然發現王守昌不知什麼時候站到了身邊。
“爺爺,你怎麼來了?”王茂平連忙放下筆。
“沒事,就是來看看你乾嘛呢。”說罷便離開了房間。弄得王茂平一頭的霧水。
王守昌去王茂平的房間本來是想和他談談讓他繼續跟著王守德讀書。可當看到自己的孫子練字時的樣子,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自己這個孫子聰明,懂事,從不惹事也從不要求什麼,這麼好的孩子,不應該斷送他走出北泉鎮,看看外麵世界的機會……
“老婆子,我決定送二平去鎮上讀書。”王守昌說道。
“決定了?”黃氏問道。
“你怎麼好像一點也不驚訝?”王守昌還以為黃氏會反對。
“你前兩天從三哥家回來,我就猜到是因為二平的事。咱家二平聰明,主意多,做杏脯,挖草藥都是他想出來的,靠著這些,咱家今年賺了不少呢。去鎮上讀書也好,沒準二平以後還真能像戲文裡那樣當個官老爺呢。”黃氏笑了笑說道。
“你呀,可真敢想。”王守昌打趣道。
晚上,王守昌在飯桌上就向大家說了自己的這個決定。王廣順夫妻自是大喜過望,王廣興夫婦也點頭同意。
至於三叔王廣源一家由於常年都在鎮上生活,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要送二侄子讀書,但一家人都同意了,他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至於王茂平他以為自己還要跟著王守德學兩年,等家裡條件好一些再和家裡人提去鎮上讀書的事情呢,沒想到驚喜來的太突然了。
已經做出了決定,王守昌第二天就去找王守德了解鎮上學堂的情況。“三哥,我決定讓二平去鎮上讀書,今天來主要是想了解鎮上的情況。”王守昌說道。
“好,那我就給說一下。”王守德聽到他的決定很是高興。
“咱們北泉鎮不大,卻有三個秀才開學堂授課。第一位是林秀才年近五旬,一直以開學堂為生,招生也沒有什麼要求,隻要束脩就可以了。”
“第二位是高秀才,學識很好,為人正直,從他的學堂已經考出了兩位秀才了,因此備受推崇。但由於他一直沒有放棄科舉之心,精力有限,所以基本上是擇優錄取,隻收有才之人。
“第三位是周秀才,剛過四旬,幾次鄉試不中後,才開了學堂,我還不太了解,但隻招收已開蒙的孩子。
“每年正月之後,高秀才都會在學堂對前來入學的孩子進行考校,最後隻會收一兩個孩子。如果真能進入高秀才的學堂讀書,那以後考上秀才的幾率可要比其他兩個秀才要高得多。”王守德粗略的介紹了一下幾位秀才的基本情況,然後接著說道:
“這樣到時候讓二平也去試試,即使不能成功,去長長見識也好。到時候我也會陪著他一起去鎮上。”
“那就謝謝三哥了。”王守昌感激道。
王守昌告辭後,王守德進入了書房,提起筆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