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奉書院(2 / 2)

王茂平仔細的回憶著曆朝曆代對於貪腐的應對之法,總結了幾點,同時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比如不能忽視百姓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不過王茂平並沒有高談闊論,這種題目寧可不出彩,也不要犯了忌諱。

輪到第三題時,題目就逐漸偏門。“有雉兔同籠,下有二百零八足,雉比兔多二十隻,問雉兔各幾何?”竟然是雞兔同籠的問題,這怎麼可能難得倒我?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完美解決。

第四題”茀厥豐草,種之黃茂,何法可得種之黃茂?”“茀厥豐草,種之黃茂”王茂平自是知道的出自《大雅·生民》。種之黃茂的意思是種下光亮優良的種子。那這道題問的就是如何得到良種。

這道題王茂平可是很有發言權,無論是這輩子還是上輩子自己都是出身在農家。如何選種那還不是小菜一碟。這一世,除了常規的挑選個頭大、顆粒飽滿的種子之外,基本上還會用到溲種法。

溲種法就是將馬、牛、羊、豬等動物的骨頭,加雪水煮沸三次後,濾去骨渣。在骨汁中放入附子,五天後將附子撈出,然後將羊糞、鹿糞等搗碎,放入骨汁中攪拌均勻,等晴天時就進行溲種,溲後曬乾。這樣對種子有免蟲、耐旱的作用。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非常簡單。王茂平一直猶豫要不要寫上去,這種方法還是上輩子時,村裡人用的選種方法。

在王茂平還小的時候,他曾經和家裡人提起過,不過種子對於農家來說多麼重要,怎麼可能聽他的建議,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王茂平並不知道這一世在其他地方會不會用到這種方法,至少在上陽縣王茂平沒有見到過。

思考了片刻,王茂平還是決定將這種方法寫下來,既然天奉書院如此重視農事,那他們看到自己的卷子沒準真的能重視起來,如果事實證明真的有用的話,對於農家來說也是好事一樁啊!

考試後,出了書院大門的眾人都有些垂頭喪氣。

“所以到底是多少隻雞,多少隻兔子啊!”

“我哪裡知道如何得到良種

,本少爺長這麼大連種子什麼樣都不知道!”

……

雖說能得到推薦信的應該都不是普通人,自己製藝題和策問題答得未必能出彩,可他自認為第三題和第四題自己答得應該很好。

希望自己可以如願的通過考試,進入天奉書院學習。一旦沒有被錄取,那自己隻能回到上陽縣學,以後的道路真的就隻能靠自己摸索和一點點好運氣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