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君子六藝(1 / 2)

隨著司會的到來,曉古堂漸漸地安靜了下來,所有學生都靜靜地等待著山長的到來。隨著三聲雲板的敲響,一席靑褐色儒服的山長走了進來,和前幾天王茂平見到他時的感覺完全不同,那時候的山長是一個和藹的老者,而這個時候明顯多了心懷天下的豪氣與灑脫。

眾人連忙起身向山長行禮,山長還禮後講學就正式開始。今天講學的題目是“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這段話是出自《禮記·中庸》。

不愧是天奉書院的山長,王茂平聽到他的講解就感覺禁錮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對這段話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王茂平集中精神將山長的每一句話都刻在心裡。有些不太明了的地方放到之後再慢慢消化。

和王茂平一樣,其他的學生也都聽的入迷,兩個時辰後山長終於是完成了這次的講學,眾人都是收獲頗豐,頗有些戀戀不舍。

“要是天天能聽到山長的講學就好了!”膳廳裡陳方承做起了美夢。王茂平又何嘗不想有這美事,可這好事連韓沐溪都不敢想。在他看來自己的爺爺終日泡在書院裡,對書院的感情估計比對自己這個孫子還親。

“對了,你們想好治什麼經了嗎?”陳方承問道。

五經為《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一般讀書人都會選擇一門經作為自己的本經。科舉分為五經試士,也就是說每經所取第一名謂之經魁。五經魁也就由此而來。

王茂平最近也有些發愁到底選哪一經作為自己的本經。《易經》主程《傳》,《詩經》主朱子《集傳》,《尚書》主蔡氏傳,《禮記》主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三傳。

王茂平之前也調查過,這些年來研習《詩經》的人最多,其次是《易經》與《尚書》,再次是《禮記》,最後是《春秋》。王茂平還是想著在《詩經》、《易經》、《尚書》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本經。

至於後邊兩個,王茂平並沒有考慮,因為治經的人越少就意味著你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獲得的幫助越少。王茂平可自知沒有那麼高的天賦,還是選擇研習的人多一些的經書吧。

“我還沒有想好,估計也就是《詩經》、《易經》、《尚書》三者之一吧。”王茂平回答道。

“和我想的一樣,不過我聽說咱們書院治《詩經》和《尚書》的人挺多的,咱們仲墨齋負責講書的秦先生本經也是《尚書》呢。”陳方承的消息倒是挺靈通。王茂平聽到後也動了治《尚書》的心思。

“沐溪想要治什麼經呢?”陳方承轉頭問道。

“我估計會是《禮記》吧。”韓沐溪小聲的說道。

“也對,咱們山長對於《禮記》的理解已經快到了登峰造的程度了,真羨慕沐溪你啊!”陳方承的羨慕之情是溢於言表。王茂平也是感慨不已,這可是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啊。

十日下午是學習六藝的日子,所謂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禮”是指五禮,吉、凶、軍、賓、嘉。“樂”是指六樂,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樂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