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需要時間來進行驗證。
而王茂平心懷憂慮之時,京城那邊節日氣氛則是正濃。畢竟是正月伊始,官員們也不會沒有眼力見的在皇上麵前給誰上眼藥。整體而言朝堂之上,是難得的平和。
當然,自從去年的考核大典以後,王茂平的名字就沒有再次被提起。還是讓不少官員鬆了一口氣。
他們就說嘛,功績哪裡是那麼好得的。這不,成了知府以後,終於是折了鋒芒,消停了下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待在知府的位置上吧。
在一眾知州中表現亮眼,未必就能在知府中脫穎而出。等任期滿後,能官升半階,就說明此人真的是一個棟梁之才了。
不過那已經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到時候又會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名字呢。想來就連陛下也記不起此人了吧。
這麼一想,好像還有一點惋惜之情呢。
隻是這些官員並不知道,他們的陛下,並不會把人家忘記。此時看著內行司呈上來的密文,可是猛的一拍禦案,道了一聲好字。
“果然是沒有讓朕失望啊!”
內行司呈遞的密文,完整而詳細的描述了他們送上“驚喜”的全部過程。說實話,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超過了啟元帝的預期。
一開始在給林江內行司下這個命令的時候,就是收到了傲魯部已經蠢蠢欲動的風聲,而王茂平還發現了駐守在古牢關的邊軍內部出現叛徒。
所以一定要暫時遏製住外族那顆蠢蠢欲動的野心才行。隻有這樣,才能夠為肅清邊軍中的叛徒,爭取更多的時間。
而如果沒有成功的話,一旦傲魯部來犯,即使邊軍潰敗,有了準備,有他秘密下達的命令,林江的官兵,應該也能夠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當然,如果內行司能夠成功,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畢竟這個時候開戰,對林江相當的不利。
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在給內行司的命令上,提到王茂平的名字。在啟元帝看來,這種事情需要有運籌帷幄、多謀善斷的人來從旁協助。
足智多謀,心思縝密,毫無疑問,在肇原府的王茂平自然是最好的人選。當然,結果也沒有讓啟元帝失望。
畢竟魏蟬呈遞的密文之上,王茂平的功勞很是顯眼,可以說,幾乎都是他一手策劃的。
石像裂,鬼火燃,這樣的天問神責,既讓傲魯部的人深信不疑,還讓達楞汗的心中升起了深深的忌憚。及時遏製住了他們的野心。
想來達楞汗此時應該是為了內部的事情焦頭爛額了吧。
所以讓王茂平替他守著離邊關最近的府,總算能讓他放心一些。
雖然這件事是秘密進行,但無論是內行司還是王茂平都需要給予獎賞,名給不了的話,那麼能給的也就隻有利了。
隻可惜,王茂平倒是沒有呈遞新的密疏過來,啟元帝對於他的密疏可是很期待呢。
王茂平很想抱怨一句,自己在肇原府天天加班,忙的腳不沾地,哪還有精力去醞釀給您的密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