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我與林丹汗有個約定(1 / 2)

萬曆四十七年九月初四,童仲揆、秦民屏、秦邦屏率五千白杆兵,經數月艱苦跋涉,終於抵達沈陽,駐紮於沈陽城北。

九月十六日,陳策、張名世、戚金等將領率六千戚家軍也抵達遼東,在熊廷弼的協調下,戚家軍駐紮於沈陽城東。

九月十六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以後金皇帝的名義,向大明發出了國書,國書由後金使者親手交給了遼東經略。

國書內容大致如下:十五日內,明軍全部退出遼東;大明須賠償後金五百萬兩白銀;雙方約為兄弟之國;明國放棄對朝鮮的控製;

熊廷弼接到信後,將後金使者斬首,派塘馬將建奴首級連夜送回京師,再次向皇帝求援,請求皇上增派糧餉。

九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率八旗大軍南下,真夷戰兵七萬八千人,分三路出撫順關,向遼中進發。

入遼中平原後,科爾沁、炒花等蒙古部落也紛紛加入對大明的討伐行動。

蒙古人約一萬馬兵彙入後金軍,加上數萬隨軍包衣和輔兵,此次後金對大明作戰的總兵力超過十二萬人。

由於劉招孫引發的蝴蝶效應,熊廷弼在遼東的作用大大減弱,後金提前完全了對葉赫吞並,提前完成對部分蒙古部落的整個,這個位麵的後金實力比原本曆史上更為強大。

八九月間,後金運送糧食的牛馬車從赫圖阿拉一直延伸向撫順關,百裡路途,糧車絡繹不絕,每天都有包衣阿哈被活活累死。

遼鎮放棄了周圍大片屯堡,也拒絕和劉招孫采取聯防行動,因此後金軍可以從容不迫占據遼沈周圍大片區域,這就保證了他們運送糧食的安全。

儘管如此,努爾哈赤還是從各旗抽調十牛錄甲兵,埋伏於開原至沈陽的道路上,防備劉招孫派兵斷絕大軍糧道,同時也進一步壓縮開原的防禦空間。

四大貝勒中,除了黃台吉,其餘人都力主攻打沈陽,黃台吉多次勸說後金汗,讓努爾哈赤調集重兵,趁劉招孫運氣大傷,先行占據開原。

為了說服父汗,他還舉出了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光義先易後難,後來痛失幽雲十六州的教訓。

努爾哈赤卻冷冷回道:

“朕是大金皇帝,不是宋朝皇帝。”

有了上次開原血戰的教訓,除了黃台吉自己,沒人任何人支持他的這個決定。

白杆兵和戚家軍趕到沈陽之前,後金哨騎便開始出沒遼沈周邊,遼鎮部分夜不收和後金哨探爆發過幾次激烈戰鬥,雙方各有死傷。

此後遼鎮便龜縮於城池中,不再主動攻擊。

九月二十日,劉招孫派出秦建勳、袁崇煥、喬一琦三人前往沈陽。

他們將在沈陽聯絡友軍,同時向兩支客兵索要一些糧食補給。

臨行前,劉總兵對喬一琦麵授機宜,又將開原的各種機密給喬監軍重複說了兩遍,讓他務必記住,到了遼鎮,不要把這些機密告訴給任何人。

看到喬一琦信誓旦旦退下去,劉總兵又單獨招來秦建勳,對他叮囑一番,將早已準備好的一份書信遞給這位少年將軍,讓他到了沈陽務必親手轉交他父親秦民屏,秦民屏是白杆兵的主要將領之一。

在一隊戰兵的護衛下,三位使者車隊朝沈陽進發,準備去沈陽拉運糧食。

九月二十三日,劉招孫下令將開原周邊礦場全部停掉,將正在開采的礦工全部撤回,一些來不及運回的礦石就地拋棄。

九月二十五日,遼民搶收水稻高粱等農作物,劉招孫下令將部分距離太遠的田地糧食全部焚毀,守衛田地的戰兵全部撤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