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劉招孫率開原軍抵達鐵嶺。
駐守鐵嶺駐有兩個旗隊戰兵,共兩百一十八人。
統兵把總是開原血戰後提拔上來的一個浙兵旗隊長,是劉招孫的老部下。
開原軍主力從鐵嶺南下後,一路聲東擊西瞞天過海,把鑲藍旗和正白旗牽著鼻子在遼北亂走。
在劉招孫一番天秀操作下,鑲藍旗、正白旗兵力都被吸引到開原、沈陽、赫圖阿拉方向,原本應該被重點進攻的鐵嶺,反倒一直風平浪靜。
渾河戰事結束後,鐵嶺駐軍被不斷抽調北上,參與到喬一琦的圈地運動中,截止劉招孫他們回來時,城內就隻剩下這兩百戰兵。
這些戰兵都是新近訓練的纖夫兵,雖然與三個千總部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不過用來守城卻是綽綽有餘了。
大軍照例在四門甕城休整,沒有進入主城。
浙兵把總和民政一個姓錢的吏員親自出南城慶雲門,迎接平遼侯。
這是劉招孫第二次踏入鐵嶺城,心態與上次完全不同。
那次突襲鐵嶺時,劉招孫隻是個短暫的占領者,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
劉招孫行軍打仗,對一城一池之得失並不在意,保存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兩個月後,再次進入鐵嶺城中,平遼侯已是一城城主的心態。
未來,鐵嶺和開原都將是重要基地,為開原體係不斷供應血液,支撐他的理想事業繼續往前推進。
城頭駐守的戰兵見劉總兵凱旋歸來,發出一陣萬勝之聲。
劉招孫騎在馬上,揮手向部下致意。
在中軍衛隊的嚴密保護下,平遼侯策馬踏上浮橋。
駐守把總和錢吏員在前麵引領,劉招孫和康應乾緩緩進入慶雲門。
但見外城角樓林立,城高池深,甕城兩麵牆也都有包磚,整體氣勢要比開原更為雄偉。
嘉靖以前,鐵嶺隻算是遼中小城。
周圍四裡六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
四門分彆為:東撫夷、西承恩、南慶雲、北威遠。
當時共有四座角樓。
萬曆年間,隨著蒙古和女真部對鐵嶺頻繁侵擾,把老家安在鐵嶺的李成梁,不得不花費巨資增修鐵嶺衛城。
遼東王下令在西城牆外增築了外城,增築八座角樓,修葺羊馬牆、戰馬坡等工事。
一時之間,鐵嶺一躍成為遼中第一堅城。
想起那日隻用半個時辰便將鐵嶺攻破,劉招孫不禁哂笑。
康應乾跟在劉招孫身後,金虞姬乘坐馬車也跟著緩緩進城。
進入慶雲門,劉總兵自覺下馬步行,將韁繩交給身後衛兵。
按照開原軍軍律,戰時,內城不得無故馳馬,除非是塘馬報信。
康應乾嘟嚕了句,也下馬步行。
他現在身份是遼東巡按,與巡撫品級等齊。
在開原體係中,康應乾還是公認的三把手——劉招孫不允許軍中有二把手存在。
官大了,架子自然就大。康應乾現在除了對劉招孫,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
他忽然湊到劉招孫身邊,輕輕使了個眼色。
劉招孫抬頭向前望去,走在他側前方的錢吏員一身綢緞,看起來價值不菲。
康應乾低聲道:
“商務局一個月發二兩銀子,這人看起來比本官還有錢。”
劉招孫臉色有些難堪,轉身望向四周。
正是早市時間,臨近慶雲門的廣裕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臨街商鋪裡擺滿了各種南貨和貂皮人參,操著北地口音的商販們大聲叫賣,劉招孫發現這些商人穿著都頗為豪奢,不禁稱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