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收自然不知道刺客是哪方勢力指使。
他支支吾吾道:
“有說是建奴,有說是寬甸豪紳,也有說是外番蒙古。”
劉招孫揮手打斷他,環顧四周,大聲道:
“不用問了,是誰乾的,不重要!”
他停頓片刻,繼續道:
“不管是誰指使,本官都要為喬監軍出頭!”
當下,劉招孫下令集合騎兵營騎兵。
布爾杭古聞訊,立即抽調三百精騎,一人三馬,跟隨中軍衛隊一起,向寬甸進軍。
與此同時,開原戰兵營又派出三路塘馬,同時前往清河、撫順鐵嶺三城。
劉招孫命令三地戰兵注意加強防備,防止近幾日有敵人乘機偷襲。
他還叮囑戚金、秦建勳等人繼續加緊練兵,不要被寬甸發生的變故打亂進程。
劉總兵命令,開原城的防務,有三個千總部的老兵負責,遇有危急,可由戚金和鄧長雄擔任全軍指揮。
安排完這一切,劉招孫才放下心來,策馬朝東南方向奔去。
寬甸距離開原六百裡。
寬甸屬東寧衛轄地。努爾哈赤崛起後,這裡成為後金腹心。
此外,寬甸還與朝鮮隔江相望。
地理位置可說是非常重要。
經營朝鮮,自然離不開寬甸。
這裡是平遼侯下階段發力的關鍵點,因此絕不容有任何閃失。
十個月前,劉招孫率東路軍曲曲折折,從渾江逃亡寬甸,最後來到了開原。
如今,他又將原路返回,回到他穿越之初去過的地方。
這或許就是所謂輪回。
隻是這次再回到寬甸,劉招孫已經不是從前那個隻知打打殺殺的小小千總。
泰昌二年,又將是血雨腥風的一年。
看來今年的第一戰便是在寬甸。
從開原向東南,沿途多是起伏的小丘陵,行軍較為容易,騎兵狀態較好。
等過了渾江,離開鬆遼平原,地勢漸漸增高,山路也變得崎嶇難行。
兩騎精騎在山道踏空,墜落懸崖,落入滾滾江水中。
劉招孫望著騎兵和戰馬消失在江麵,知道救援不了,下令讓布爾杭古他們放慢馬速,注意腳下。
這是此次寬甸之戰唯一的傷亡。
一行人馬日夜兼程,終於在三日後抵達寬甸。
和半年前經過此地時相比,眼前的寬甸城更加破敗。
破舊的城牆沒得到修葺,護城河堆滿了積雪,基本已經乾涸。
原先散落在城外的幾座村莊,現在也成了廢墟。
哨馬打探清楚,城中外番沒有散去,兵備道衙門周圍還有很多蒙古人。
劉招孫當下便讓騎兵沿西門發動進攻。
蒙古人沒料到明軍突然出現,他們對這支開原騎兵印象深刻,沒有任何抵抗便四散逃去。
劉招孫率兵來到兵備道衙門,終於見到了喬一琦。
喬一琦他們被蒙古人圍困了整整六天,糧食水源斷絕,已到了山窮水儘的地步。
劉招孫見喬一琦傷勢嚴重,便讓老宋頭給他療治。
當日,劉總兵率騎兵在寬甸周圍掃蕩,將那些陰魂不散的蒙古人全部趕走。
最後,他策馬來到寬甸城東虎山,東路軍戰死的三千五百將士掩埋在虎山腳下。
這裡,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喬一琦為東路軍英靈刻下的石碑被砸成了兩截,倒在地上,周圍已經長滿了荒草。
劉招孫回憶起萬曆四十七年運送將士屍體抵達寬甸時的場景。
鄧起龍袁見龍,還有更多沒有姓名的明軍士兵,都在這裡靜靜躺著。
劉招孫站在幾千名英靈麵前,金虞姬將一壺酒遞給他,他把酒灑在地上,燒了堆紙錢,想起了那些隨自己一起衝陣三百家丁。
現在就剩下裴大虎他們幾個了。
祭奠完畢,劉招孫率眾人回到城中。
喬一琦在老宋頭的調養下,身體明顯恢複很多,臉上也有血色了。
老宋頭說喬監軍沒有大礙,等箭創愈合就好了。
“喬監軍,箭創崩裂,那你就沒命了,上次有個病人便是這樣,差點死了。”
劉招孫讓周圍人都退下,低聲對喬一琦道:
“本官這次來寬甸,就是來對付這些大戶豪族的。”
喬一琦咬牙啟齒,強忍住身上傷痛,怒道:
“好,該好好收拾他們了!”
劉招孫抬頭望向喬一琦,嘗試著問他道:
“喬監軍,你如此寬待這些大戶豪紳,最後卻差點搭上自己性命。”
“其實本官和你一樣,本官在渾河血戰,終於擊敗建奴,沒想到朝廷封賞未到····”
劉招孫神色嚴肅:
“喬監軍,本官的目標,不僅是做個平遼侯,這次來寬甸,一則是為救你,二則也為詢問喬監軍,對此事有何看法。”
劉招孫又補充道:
“對了,康監軍和袁都察,都是支持本官的。希望這次喬監軍也能和大家共進退。”
此事,便是造反。
7017k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第150章 共同體)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蘭嵐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