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二年臘月初四,開原軍各路人馬彙聚遼北,準備對葉赫城中鑲藍旗發動總攻。
袁崇煥率三千戰兵從寬甸趕來,圓嘟嘟原計劃增援平遼侯,結果抵達赫圖阿拉前便聽說平遼侯與後金的決戰已經結束,於是率大軍繼續北上,來到葉赫城。
喬一琦所率四千戰兵,平遼侯麾下五千戰兵,各路人馬共計一萬二千人,將葉赫城四麵圍住。
劉招孫拖著虛弱的身軀,在衛兵簇擁下,強撐著來到城下。
“喬監軍在遼北拖住鑲藍旗,不使其南下,為本官滅後金立下大功!”
剛見到喬一琦,劉招孫便讚不絕口,他有心讓喬大嘴取代康應乾位置,掌管開原民政事務。
可惜喬一琦對權勢好像並不上心,他和康應乾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老宋頭和鄧長雄旁敲側擊給喬監軍簡述了平遼侯舊傷複發的事情,低聲告訴他,平遼侯在赫圖阿拉差點丟了性命。
喬大嘴聽了,當著眾軍將的麵,大聲驚叫。
“什麼?!鄧千總,你何不早說?本官差點見不到平遼侯?大人傷在哪裡?能痊愈否?是韃子傷的嗎?”
劉招孫尷尬一笑,喬一琦立於馬上,繼續道:
“大人從遼南回來,一路鞍馬勞頓,身子又不好,怎不好好歇息?鑲藍旗已是強弩之末,有下官在就好了,劉大人回去等著捷報便好!”
喬大嘴還是從前模樣,張口就是賣隊友。
劉招孫示意喬一琦低聲,對他道:
“本官決心讓你取代康應乾,總理開原民政事務,不知喬大人可否願意?”
喬一琦眼珠轉動,沉思片刻,搖頭道:
“不願意,平遼侯可知現在你麾下有多少百姓?”
劉招孫倒從沒想過這個問題,他隻知道此戰之後,他的地盤大大擴張,至於治下到底有多少人,他還沒去想。
“三百萬!”
喬一琦伸出三根手指。
“下官何德何能,孫傳庭、袁崇煥他們都比下官強,再說這次鎮守開原,攻打葉赫,都是將士用命,要說功勞,誥命夫人功勞才大。”
劉招孫一臉詫異,楊青兒能有什麼功勞?
“下官在葉赫作戰,幾千大軍的糧草調度,火藥供應,都是誥命夫人在開原一手操辦,不曾出現任何紕漏,比那幾個民政官有用多了!”
劉招孫暗暗吃驚,沒想到楊青兒還有這能力,真要對夫人刮目相看了。
他想了一會兒,才想起嶽父楊鎬本身就是軍需官出身,在登州做海防道時因為軍需工作得力,受到萬曆皇帝賞識,後來在朝鮮戰場負責軍需供給,調度數萬明軍的糧草武器,更是得心應手。
雖說楊經略在薩爾滸之戰中表現拙劣,然而這場失敗也不能抹殺他作為一名優秀軍需官的能力。
“有其父必有其女啊!好!楊家有女初長成,夫人竟能幫本官鎮守後方,好!好!”
劉招孫連連讚歎,撫掌大笑,想起回開原還沒去見楊青兒,不免有些慚愧。
自己對夫人是不是太過冷漠了些。
喬一琦見平遼侯如此,索性壓低聲音道:
“下官以為,讓誥命夫人做開原民政總官,最合適不過!”
“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金夫人能隨你征戰四方,被封安遠將軍,楊夫人怎麼就不能做官?她做不了朝廷的官,便做咱們開原的官,將來也是宰輔一般的人才。”
劉招孫無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