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第 226 章(1 / 2)

梔梔和小夥伴們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到陳家一家三口慢慢止住哭泣後——

陳放穩住情緒,把自己為何晚歸的事兒一五一十的說了。

陳老太太和陳敏驚詫地瞪大了眼睛。

兩人連忙讓陳放除下上衣,看了看他的傷口——那是一道從右後背直接貫穿到右前胸的一道猙獰可怕的傷口,此時後背與前胸的傷口均已結痂。肉眼看來,後背處的傷疤足有鵝蛋大小、前胸處的小些,大約紅棗大小……

他前胸處的傷疤看起來還不是很離譜,已經完全結痂了;但後背上的那道傷疤,因為傷口麵積較大,結痂的部分脫落一半、新皮肉長出來一半,還有一半兒仍然是血肉模糊的,又抹上了黃色的藥膏,猛然看去,黃的紅的,也分不清到底是藥膏呢還是膿血。

而且結痂處附近的一大片皮肉全是青中帶紫,還略有些浮腫。

梔梔不是第一次看到陳放身上的傷口。

可每次看到,還是覺得觸目驚心!

陳老太太震驚地看著兒子身上的傷口,身子一軟,直接昏厥了過去。

陳放連忙抱住了母親,“媽?媽!媽……你彆緊張啊,我、我這不是好好的嗎?媽!”

陳敏盯著兄長的傷,死死咬住自己的拳頭,驚慌失措地嗚嗚哭。

梔梔被嚇一跳,連忙帶著小夥伴們上前,給老太太塗抹清涼油、給解開衣裳最上麵的兩粒扣子、掐人中、找了把扇子過來扇風……

一番搶救——

陳老太太微微睜開眼睛,淚眼婆娑地看著兒子,連哭都沒有力氣。

陳敏更是蹲在地上,抱頭嗚嗚地哭。

梔梔看不下去了,小小聲問陳放,“陳放,我們可以去廚房幫你媽媽倒杯熱水嗎?”

陳放點頭。

梔梔和李晴玉進入了陳家的廚房。

可拉亮電燈以後,廚房裡的景像令梔梔和李晴玉齊齊愣住。

六十年代末的這種筒子樓,居住麵積、戶型、朝向都是一言難儘的,陳家的這套小小房子也一樣。

這廚房也就……三米長、兩米寬左右,是個特彆狹窄偪仄的空間。

可這麼小的廚房裡,隻擺了一個鐵皮爐子,爐子上放著一隻陶罐,陶罐的蓋子還破了老大一個豁口;旁邊是個斷了腿又被接上一截竹腿的二層木架,木架上放著洗乾淨又倒扣著摞在一起的三四隻碗,一隻竹筒做的筷子筒,裡頭插著十來隻竹筷。

木架上還放著一個破爛得不像話的竹籃,裡頭放著三四隻土豆,一顆蔫巴巴的大白菜……

以及木架底下那一層,整整齊齊地碼著撿來的樹枝柴火。

除此之外,什麼也沒了。

沒有任何存放糧食的例如米袋子、米桶之類的東西,沒有正常廚房應有的油鹽醬醋,沒有應有的炒鍋、煮飯鍋、燒水鍋;也沒有普通家庭用來儲存開水的保溫瓶;甚至連茶杯、喝水的杯子也沒一個。

梔梔和李晴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此刻李晴玉內心充滿了愧疚與難過,她扁著嘴,碩大的淚珠從她的眼眶裡跌落下來。

梔梔轉身出去了。李晴玉抹了把眼淚,趕緊跟上了。

梔梔走到客廳裡,把陳敏扶了起來,溫柔和氣地說道:“敏敏,你們家……不燒開水的嗎?”

陳敏抽噎道:“我們……在單位喝水。”

梔梔想了想,“你看,你媽媽現在有點兒不舒服,你能不能上鄰居家裡去,要一杯開水過來,讓你媽媽喝點熱水?”

陳敏點頭,出了門。

沒一會兒她就小心翼翼地捧著個裝了熱水的陶瓷杯子過來。

陳放接過,將開水吹到半熱,喂母親飲下。

陳老太太這才緩過勁兒來,大哭道:“我這是造了什麼孽啊!男人死得早,我自己的身體也不爭氣……兒子兒子差點兒死了,女兒也……”

陳放看向了陳敏。

梔梔和小夥伴們也看向了陳敏。

陳敏“哇”的一聲又哭了,轉身衝進了她的房間。

陳放連忙問母親,“媽,妹妹怎麼了?”

陳老太太麵色灰敗,隻是搖頭。

“叩叩叩——”

有人敲門。

“陳放?陳放是你回來了嗎?我是你隔壁的張姨,你開開門吧!”

梔梔看著陳放,露出了詢問的眼神。

陳放抱著母親騰不開手,朝著梔梔點頭。

梔梔這才跑過去,打開了門,“……張阿姨你好!”

門剛一打開——

張姨就驚喜地喚了一聲“陳放”,猛然看到一個陌生的漂亮姑娘,不由得一怔。

梔梔側過身子,讓張姨進來了。

張姨一進來,就看到半跪在地上,抱住母親的陳放?

“陳放啊你總算回來了……哎呀,陳姨?陳姨你怎麼了?”張姨連忙趕了過去,從陳放懷裡扶起了陳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把人扶到木板沙發上,又勸老太太,“現在陳放回來了,你就彆太擔心了……顧好你自個兒!你呀你好好想想,現在陳放下了鄉,要是你有什麼好歹,那敏敏一個人……不被那豺狼吃得連皮都不剩?”

奄奄一息的陳老太太終於哭出了聲音。

陳放飛快地將襯衣穿上,又問張姨,“張姨,我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我們家的家具呢?怎麼、怎麼……我家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啊!”

張姨歎氣,“陳放你彆急,剛才敏敏上我家去要開水,說是你回來了……所以我這不就過來跟你說這事兒了嘛!這種事兒啊,敏敏她一個姑娘家家的,她不好意思說,你媽的性子呢又……陳放,事情是這樣的。”

原來——

陳放的父親以前是一建局的領導,但他的母親是農村婦女。

陳放十三歲那年,父親去視察治下的一處工程時,不幸發生坍塌事故,他父親和另外幾個人殉職了。

單位為了照顧他們孤兒寡母,就把陳放父親的崗位指標,給了陳放的母親。

陳放的母親是個典型的鄉下婦女,大字不識一個。雖然頂替了亡夫的工作崗位,卻不能勝任領導一職,就在一建局的職工食堂裡乾些雜務活計。

陳放家現在這套房子,是當初他父親還活著時候向單位申請的。當時因為陳放父親的職稱、級彆、工齡等因素,單位給他家的房子是三室一廳。一家四口住在寬敞的三室一廳裡,父母一間主臥,兒子女兒各住一間……

這樣是在一建局了,恐怕全國也沒幾個工薪家庭有這樣的條件。

可現在,陳父去世多年,陳老太太又是個普通工人,陳放之前也招工進了一建局,並且晉升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就是知青下鄉的政策出來以後,他不忍心看著十七歲的妹妹下鄉插隊,便毅然讓妹妹頂替了他的工作崗位,他下鄉插隊去了。

所以這套三室一廳的大房子裡,就隻住了陳老太太和陳敏兩人

結果住在隔壁筒子樓裡的孫一虎家看不過眼了。

陳放的父親去世後,孫一虎花了幾年的時間提升總工程師,取代了陳放父親原來的崗位。

但他住的房子,還是原來他尚是技術員的時候向單位申請的。

他家裡人多,七口人擠在居住麵積僅五十多平方左右的兩室一廳裡,彆提有多擠了。

這七口人分彆是:他和他老婆,倆兒子(一個21歲、一個14歲)一女兒(19歲)之外,他老娘(67歲)還帶著他妹妹的女兒(19歲)也住在他家。

孫一虎和老婆睡在小臥室裡,大臥室讓他老娘帶著他女兒和外甥女兒住,倆兒子就在客廳的角落裡搭了個高低鋪來睡。

孫一虎三番四次向單位申請,想換一套大房來住。

可單位實在騰不出房子來……

所以孫家就特彆眼紅陳放家的房子。

孫一虎忿忿不平地去找單位領導(張姨的丈夫),質問說陳庭(陳放之父)都已經死了快十年了,憑啥他老婆孩子還能住在“領導樓”裡?陳庭他老婆根本沒有職稱和級彆,要是真按職稱級彆來,陳敏和她媽就應該搬到集體宿舍的大通鋪去!隻要陳敏和她媽搬走,他孫一虎不就能搬進那套三室一廳的大房子了嗎?

領導沒同意孫一虎的要求,拿出了當初廠子剛建立時,前任領導和陳庭簽的工作協議——陳庭以前是土木工程係的大學教師,一建局初成立時,根本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前任領導這才去找了陳庭,希望他能調到一建局來當總工程師。

協議約定:在二十年內,一建局給陳庭總工程師的崗位和福利待遇(包括住房在內),陳庭會在二十年內負責給一建局培訓、培養出至少二十名工程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