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武田一雄想不通的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
想來想去,武田一雄認為,這或許與兩方麵有關:
一是八路軍有更頑強的戰鬥意誌有悍不畏死的戰鬥精神。
另一個,則是他們會使用一些簡單卻實用的戰術,比如順著風向釋放煙霧,另外還有地雷層層推進,還有那用子彈改裝的地雷……這些打法都讓武田一雄很難適應。
不過無論如何,武田一雄都堅信自己不會輸給對手。
然而,他還是在心裡罵了聲:“混蛋,第九旅團在哪裡?他們早該出現了!”
武田一雄不知道的是,負責增援他的日軍第九獨立混成旅團此時也陷入了困境。
所謂的“混成旅團”,是日軍根據作戰需求設置的一種編製,人數大概五千人。
它不隸屬於任何師團,主要是為了適應戰場某些特殊任務,比如占領區的治安、守衛與應對敵後遊擊隊作戰等任務……
這些任務的特點就是不需要太過龐大的兵力也不需要太多重裝備,比如大口徑火炮、坦克等,這些裝備對遊擊隊基本不起作用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浪費。
但與遊擊隊作戰又對機動性、掃雷等都有要求,於是就根據需要編入輕炮兵、工兵甚至還有熟悉地形的偽軍等作戰單元。
這就決定了混編旅團更多用於敵後作戰。
這其實是學習自德軍。
德軍的打法是正規軍在前方攻城略地,每占領一個地方就將其丟給黨衛軍特彆行動隊。
德軍有特彆行動隊,鬼子對應的就是混編旅團。
德軍有蓋世太保,鬼子就有憲兵大隊。
……
日軍這個第九混編旅團代號“毅”,是最早在中國組建的旅團之一,指揮官重川力誌少將此時正舉著望遠鏡望著前方的公路。
在他的身後,是一個個等待救治的工兵傷員……第九混編旅團工兵隊一共有178人,現在已一個不落的躺在公路旁。
他們都是傷在八路軍木製地雷之手,這種地雷完全無法探測,因此也被稱為“工兵殺手”。
“少將閣下!”這時參謀遞上一封電報,說道:“中將的命令,他要求我們加快行軍速度,務必在天黑前趕到薛圐圙村!”
重川力誌沒有接電報。
他不用看也知道這命令是什麼。
但是……眼前這布滿地雷的公路,就算走到明天也無法到達目的地,更不用說天黑前了。
重川力誌緩緩收回望遠鏡,麵無表情的臉上露出了點思索的神色。
沒過多久重川力誌就下了決心,他冷冷的朝參謀招了下手,等他上來時,重川力誌就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去把滿洲國軍調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