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的想法是對的。
正如某個新裝備生產出來總會有些不足,需要投入戰場使用後才發現一樣。戰術也類似,某個新戰術應該要有個成長、改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比如坑道戰和反斜麵戰術,首先應該是一個極為簡單的“貓耳洞”,為的就是防炮、防轟炸,接著這些“貓耳洞”就發展成為一個個原始的坑道,之後再發展成攻守兼備的坑道並與地表工事結合起來逐漸完善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
這過程說起來簡單,實踐中卻需要幾年並付出無數鮮血和生命在一次次嘗試、失敗和總結中最終成形。
然而,此時這防禦體係卻像是從石頭裡蹦出來似的“蹭”一下就出現在岡村寧次麵前,一出現就成熟完善。
這讓岡村寧次又驚又喜。
驚的是八路軍中很可能存在一名優秀的戰術家,他必然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和戰術知識,可能還有超強的想象力,否則不可能想出這麼高明的戰術。
可以想像,這種戰術的出現,必將給他乃至整個對華戰爭帶來極大的困難。
喜的是,日軍也同樣可以學習並使用這種戰術。
但思考一番後,岡村寧次又皺起了眉頭,他發現這戰術可能對日軍幫助不大。
原因是這戰術的中心是犧牲一部分地理優勢以削弱敵人在裝備上的優勢。
日軍是擁有裝備優勢的一方,用這戰術就是畫蛇添足,不但丟了地理優勢還削弱自己裝備上的優勢。
所以……這是一種“攻”和“防”的關係。
八路軍找到了“防”的戰術,岡村寧次就要找到“攻”的方法。
對著地圖思考了好一會兒,岡村寧次就下令道:“繼續實施‘疲勞戰術’,我們應該選擇天亮時進攻!”
安達二十三覺得有道理。
因為在夜裡進攻不僅存在裝備無法發揮作用的問題,還存在地形不熟被坑道內的敵人滲透進防線造成混亂的問題。
沒有哪支部隊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持續進攻並取得勝利。
於是,當晚日軍就再也沒有嘗試進入反斜麵陣地將其占領,黑夜中的反斜麵陣地似乎成了日軍的禁區。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
斷斷續續打了一夜的戰鬥在這一刻總算平靜了下來。
雨也停了,太陽緩緩從東邊升起,陽光灑在滿是屍體的黃土地上,使斑斑血跡更為鮮紅刺眼。
三營已在昨晚順利的與二營完成換防,或許是感覺到安全,又或許是過於疲倦,王學新難得在天亮前睡了一會兒。
因為習慣了戰場的槍炮聲,這會兒突然靜下來反而讓王學新從睡夢中驚醒。
“什麼情況?”王學新睜開生澀的眼睛問:“鬼子咋不打了?”
張慶才打了個哈欠,回答:“不知道,也許鬼子也打累了吧!”
“要我說,鬼子這是知道厲害了!”虎子自豪的說:“足足打了一天一夜,不隻沒能前進半步反而死傷慘重,再打下去不是自討苦吃嗎?”
戰士們也七嘴八舌的表示同意:
“說得對,鬼子那算啥正規軍,也就那樣!”
“聽說兵力還比咱們多一倍,又是飛機又是大炮的,還不一樣給咱們打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