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小心丟了一章稿,隻有三章了,明天繼續四章。
——————
筱塚義男認為這次行動是華北方麵軍前所未有的勝利。
他會這麼想是基於以下兩方麵考慮:
從戰術方向上看,日軍將敵人大體封鎖在山區,而且分割了“準治安區”和“非治安區”。雖然沒有做到完全分割,但至少在走向成功的路上。
從戰略方向上看。
往常日軍到“準治安區”或“非治安區”掃蕩,想找到八路軍主力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與其打一場大仗了。
但是岡村寧次任司令官並采用了新的戰術後,日軍馬上就與八路主力結結實實的打了一仗。
或許是因為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八路軍的主力,現在找到了,筱塚義男就放心了!
他是這麼對岡村寧次說的:“中將閣下,我們迫使八路軍主力不得不應戰,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是一種勝利!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調集兵力並在決戰中戰勝他們!”
筱塚義男的確是這麼想的。
鬼子許多指揮官都有“決戰”的思維,他們認為在戰場上隻要在一場“決戰”中徹底打擊敵人必勝的信念並擊潰敵人繼續戰鬥下去的信心,那麼就能取得勝利,這部份敵人也就會隨之消失。
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許多戰例卻佐證了這種思維,比如馬其諾防線導致一個強國在一個多月內投降……這並不是軍隊被消滅,而是信心和士氣被摧毀。
鬼子也希望能得到一次類似的勝利,也就是用極小的代價取得決戰的勝利迫使敵人投降,他們甚至將這種思維帶到太平洋戰場上。
不過當然,鬼子沒能成功。
此時的筱塚義男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認為岡村寧次已迫使八路軍不得不與日軍決戰。
而日軍顯然比八路軍更強大。
於是決戰之後,八路軍將會消失,他們將不需要再麵臨這可怕的對手。
岡村寧次卻沒有這麼樂觀,他回答道:“筱塚君,我很感謝你對我指揮的認同。但是,你真的以為我們已經達到目的了嗎?”
“當然,中將閣下!”筱塚義男回答:“我們之所以沒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是因為八路軍臨時改變了戰術,另一方麵,我認為是晉綏軍的突然出現打亂了我軍的計劃!”
岡村寧次點了點頭。
雖然他不認同筱塚義男之前說的,但這句話卻是對的。
其中尤其是晉綏軍的出現……這讓岡村寧次有些措手不及,第37師團也因此不敢放手進攻。
“中將閣下!”筱塚義男建議道:“屬下認為,我們應該給晉綏軍一些壓力,比如,命令第37師團對晉綏軍發起進攻!”
這是王學新使用離間計的終級目標……他知道此時的鬼子與晉綏軍隻是眉來眼去,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於是很可能會因為某種“誤會”而越鬨越大最後不可調和。
如果是筱塚義男指揮這場戰鬥,此時就已中計了。
但這個提議被岡村寧次否決了。
岡村寧次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筱塚君,你聽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