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RPG(1 / 2)

張萬和是個老軍工,又有戰鬥經驗,這時被王學新提了個醒,越想越覺得王學新這說法非同小可,於是就召集各分廠主任開了個會。

其實張萬和還希望首長能參加,因為這其中有些決策是張萬和都做不了主的……原本跟首長說的是“噴進彈”,這時突然改成另一個東西,這肯定得首長同意。

隻是首長那因為要指揮戰鬥一時走不開,就派了參謀長參加。

開會的地點依舊是張萬和的辦公室。

此時張萬和的辦公室裡已多一張嶄新的四方桌,帶著天然的木紋,還隱隱散發著原木的香氣,旁邊擺著幾把單人坐的木凳。

張萬和一邊將散亂在方桌上的文件堆疊在一起整理開一邊高興的說道:“這桌是老鄉送的,咱兵工廠時不時用邊角料給老鄉打打鍋鏟之類的,老鄉就給咱做了這麼張桌。我尋思著,咱們開會總不能老是坐凳子上,寫幾個字還得放膝蓋腿上,多不方便啊,於是就收下了!”

說著就招呼著王學新:“來來,這邊坐!”

等王學新坐上後,張萬和就給王學新遞上了紙和筆,然後在桌麵上敲了敲,說:“乘大夥兒還沒來,你先把自己想的玩意畫一畫,到時也好跟大夥兒說!”

王學新回道:“不就是……一鐵筒加一炮彈麼,有啥好畫的?”

不過想想覺得還真是。

王學新在現代見過無數次火箭筒,所以腦海裡對火箭筒有印像,一說起火箭筒馬上就浮現出各種火箭筒的樣子甚至還自帶其發射時的畫麵。

但彆人甚至連火箭筒都沒聽過……

確切的說火箭筒是早就有了,它的設計和展示是在一戰,1918年時這種管狀武器發射火箭彈的武器就出現了。

但這最原始的火箭筒才出現五天,一戰就結束了,於是這東西就被無限期擱置,之後一直因為精度差而被忽視。

最終它重新出現在世人的視線裡,是到1942年美軍把它投入到非洲戰場對付隆美爾……從發明到被重視整整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也算是創下一個紀錄。

此時,要來參加會議的人肯定對火箭筒沒有半點概念,當然得把它畫出來形像化。

於是,王學新就憑著印像將rg火箭筒大概的樣子畫了下來。

在動手前,王學新還花了幾分鐘時間考慮了下是否要仿製“巴祖卡”,比如係統給的鬼子所謂的“四式火箭筒”也是巴祖卡類的火箭筒。

但想了想王學新還是覺得rg更適合。

rg的生產可能會比“巴祖卡”難一些,但它給射手帶來的方便和安全卻不是“巴祖卡”能比的。

“巴祖卡”就是把火箭彈裝鐵管裡頭發射,其噴射的尾焰很可能燒傷射手,所以通常需要加裝擋板或者射手要帶上特殊的麵罩。

而rg則是借鑒了鐵拳的原理,先用一個藥包將彈頭噴射出去,在01秒飛行了大概十一米後才點燃火箭然後直奔目標。

這使rg在操控性上比“巴祖卡”好得多,不需要擔心被火箭彈的尾焰灼傷,因此幾乎不需要任何培訓就能操作……這也是rg能風靡全球甚至能在非洲流行的原因之一,那的人大多沒受過訓練,隻要扣動扳機能朝敵人方向打就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