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讀者肯定知道,這種戰術已經在老書裡用過幾回了。
我也認識到這種重複使用的問題。
但是……
八路軍要想擋住敵人的進攻,隻有這戰術可行……如果還有其它戰術,十幾年後援朝時就應該出現。
要不就這樣硬生生的擋住?
似乎也不對。
無奈隻能還是用上了,隻不過沒像之前一樣詳細的展開。
第二卷碰到的問題,就是我寫的書也不少了,打仗的場景原本是我擅長的,但是越擅長、越熟悉的東西就越是無法突破,會陷到之前的套路中去出不來。
這是我最近碼字比較慢也不準時的主要原因。
因為寫到戰場了,我不願意再用以前的套路糊弄一下湊字數,所以要反複思考、反複修改,其間還推翻了幾章。
李雲龍的性格和思想是有其存在的曆史原因的。
在本書背景的那時期,八路軍並不像想象的那麼一板一眼的什麼都按紀律和命令來。
這主要是當時八路軍通訊設備極為落後,營級放出去打都找不回來。
因此,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部隊自行決定是打是撤,上級得到情報時往往戰鬥都結束了。
所以百團大戰才會原計劃二十幾個團,結果打著打著一百多個團都上去了。
這一百多個團,如果都要總部指揮……一是沒有條件,二是沒必要,三是指揮不過來。
所以,當時的部隊有很大的自主權,亮劍裡就提到:各營分散到各地發展,發展成什麼樣李雲龍都不知道,收回來要打平安縣時才發現多了那麼多人。
同理,李雲龍這個團長也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他這一套才使得開,這不是用一句“軍令如山”給扣一頂違抗軍令的帽子就能否定的。
第二卷到此卷終,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
今晩“第三卷突破封鎖”第一章,敵我鬥爭將進入一個新階段,相信不會讓諸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