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權衡利弊(2 / 2)

首長說:“首先,我要知道,如果我們拿到這條生產線,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從這話就知道首長保持著冷靜和理智,或者也可以說是努力保持。

這話有道理,如果生產線發揮不了作用,比如沒有原料、沒人維修保養或無法保證產量等等,那這生產線就隻是擺設,用技術去換當然不劃算。

張萬和想了想,就慎重的回答:“原料暫時不是問題,我們儲存了許多彈殼和彈頭,估計用這些為原料就可以生產幾百萬發子彈!”

原來,八路軍為了能生產複裝子彈,平時就有收集彈頭、彈殼的習慣,確切的說是紀律,明文規定打掃戰場和平時要注意收集彈殼和彈頭。

但這些彈殼並不是全都可以用,有的開裂,有的嚴重變形,有的有缺口,平均生產一發複裝子彈就會有五個不合格的彈殼。

這些彈殼丟了又可惜,畢竟是軍工緊缺的黃銅,生產又不會,當然也不能帶著打遊擊……

於是軍工就想了個辦法,把這些彈殼就地掩埋,等到哪天能生產子彈或需要這些廢彈殼、彈頭了,再把它們挖出來重利用。

到現在,就連張萬和自己都不知道埋了多少在地下,能生產幾百萬發子彈那都是往少裡說的。

“另外!”張萬和補充道:“一直以來,我軍撿來的彈殼隻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可以製成複裝子彈。但如果有了子彈生產線,利用率估計能提高到五分之四!”

廢舊彈殼溶了重鑄,這其中需要考慮的就是生產時原料的浪費。

“還有!”張萬和說:“生產線生產出來的是尖頭彈,即便沒有足夠的銅造彈頭,用鋼造彈頭也比原來的鋼製圓頭彈要好多了!”

首長點了點頭:“所以,這不隻是量的增加,還有質的提升,是戰鬥力的飛躍!”

“是的!”張萬和說:“至於維護、保養以及零件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交換時就提要求嘛!讓他們派幾個技術人員過來維護一段時間,我們跟著學,再要求他們提供些備用零件!”

“對,他們要是不同意,咱們就不換!”首長說:“現在主動權掌握在咱們手裡,由不得他們不同意!”

頓了下,首長又為難的說道:“但是,把火箭筒技術賣出去也同樣讓人頭疼喔!其它的不說,糧食買賣就此沒了!”

晉綏軍要是買了技術自己會造,當然就不需要向八路軍買,於是糧食就成了問題。

僅此一點就是個艱難的選擇:

要子彈還是要糧食?

前者可以在戰場上殺敵,後者則保證自己不至於餓死,兩者都是必須的。

但偏偏隻能二選一……

“其次。”首長說著就皺起了眉頭:“這技術如果隻是在晉綏軍手裡還好,但晉綏軍裡有許多漢奸,閻老西還與鬼子有來往,萬一讓鬼子學去了……”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從民族大義的角度來說,晉綏軍甚至頑軍學會這技術也未嘗不可,因為都是鬼子的敵人,總體而言對華夏有利。

但如果讓鬼子學去而火箭筒又是廉價可以短時間內大批量生產的東西。

可想而知,以鬼子的工業能力隻怕會生產更多裝備部隊並反過來對付華夏軍隊。

如果是這樣,那事情就不太妙了!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王學新插了一句:“首長,咱們甭擔心這個!鬼子學不去,因為他們已經會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