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飛有時都覺得奇怪,那些裝備落後得多的八路軍為什麼能在鬼子的打擊去應對自如,甚至還能屢次擊敗對手。
“團座!”孫銘報告道:“鬼子上來了,十幾輛坦克!是否要把火箭筒派上去?”
楚雲飛猶豫了一下,回答:“不,再等等!”
“可是團座!”孫銘有些急了:“三營的弟兄們傷亡慘重,已經快堅持不住了!”
孫銘以為楚雲飛是舍不得剛生產出來的百餘枚火箭彈。
“讓他們堅持住!”楚雲飛果斷的下令:“沒有命令不準後退,死也要死在陣地上!”
“是!”孫銘應了聲就把命令傳了下去。
楚雲飛不是舍不得那些火箭彈。
其實也可以說是舍不得。
總共才一百一十幾枚,打完就沒了。
在炮兵不敢動的情況下,這些火箭筒很可能是358團唯一能擋得住鬼子的東西。
然而,此時戰鬥才剛開始不久,敵我分界十分明顯,這時候把火箭筒調上去,很可能會遭到敵人炮兵的壓製而損失慘重。
因此,楚雲飛隻能沉住氣,等戰鬥進入白熱化敵我相互交錯時再發起反擊,儘管這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得不如此。
楚雲飛此舉是在冒險。
因為鬼子坦克加火炮的進攻,很可能會一接觸就打得位於一線的三營潰逃,於是就沒有所謂的“敵我交錯”。
幸運的是三營沒有潰逃,這或許與楚雲飛平時的訓練有關。
其實也與楚雲飛的團部自始自終都沒有後退有關……
楚雲飛的團部距離前線不過兩裡,鬼子坦克隻需一個衝鋒就能將機槍子彈打到團部。
如果是其它部隊,肯定是第一時間就將團部拉到後方並美名其曰“保證指揮中樞安全”。
楚雲飛沒有這麼做,他知道越是在這時候就越是不能撤。
華夏的軍隊講的是將心比心,是身先士卒,是以身作則。
如果團座第一時間後退卻要求前方戰士頂住,戰士肯定不願當炮灰送死……這麼死不值當。
但如果團座就在身後沒動,那情況就不同了,那就是同生共死,是義氣,是軍人的職責和使命。
於是三營六百多人,硬是用血肉之軀頂著鬼子的火力打退了其步坦炮協同的兩次衝鋒。
終於,在鬼子第三次衝鋒時,坦克強行突破三營的防線,撕開一個口子後兩個中隊的鬼子像潰堤的潮水般湧了進來。
“命名炮兵營!”楚雲飛當即下令:“瞄準目標,把所有的炮彈都打出去!”
“是!”孫銘馬上通過電話大喊:“瞄準目標,開火!”
炮聲很快就響了起來,88毫米炮彈成片的砸在從缺口突入的鬼子頭上,將其炸得人仰馬翻,有幾輛坦克被炮彈命中當場就被掀了炮塔……鬼子坦克的裝甲厚度根本擋不住炮彈的轟炸,哪怕是榴彈。
接著楚雲飛又下令:“一營和火力連頂上去,務必全殲突入防線的敵人!”
“是!”孫銘下命:“一營上,火力連上,全殲敵人!”
楚雲飛這是利用鬼子突破防線的時機,打了場漂亮的圍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