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織布機(2 / 2)

“唇亡齒寒?”

“對,就是唇亡齒寒!”孫爾威不愧是在華夏多年的情報人員,居然知道幾個成語。

“所以!”孫爾威說:“你們難道不做些什麼嗎?”

“我們能做什麼呢?”王學新反問。

這一下就把孫爾威給問住了。

王學新說的對,八路軍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一帶,而且是依托山地與鬼子周旋,距離滇緬公路十萬八千裡,中間還隔著頑軍……就算想做點什麼也愛莫能助。

“好吧!”孫爾威無奈的說:“那你有什麼打算嗎?我是說,眼看滇緬公路就要被封鎖!”

“當然!”王學新說:“儘快把那一千萬美元的糧食運送到位,另外……”

王學新突然想起獨立團“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事,於是就說道:“孫爾威,我想進口幾台織布機,你看……”

“織布機?”孫爾威瞪大了雙眼吃驚的望著王學新。

在這關鍵的時候,彆人都在搶著運槍、運炮、運彈藥,而王學新想的不是糧食就是織布機……這讓人感覺王學新都不是在打仗,而更像一個商人。

但常年在鷹醬那種優越條件下的孫爾威又怎麼能理解華夏人的苦處?

王學新認為,真正有遠見的人,在對外通道被封鎖物資很難進入華夏的時候,最需要往往不是槍彈也不是裝備,而是人的基本需求。

人的基本需求,說到底就是四個字:“吃、穿、住、行”。

其實關係到生存問題的就是吃和穿。

人們常說的“溫飽”指的也就是這兩樣……溫飽問題要是沒解決,那是出人命的,它們是能繼續與敵人作戰的基礎。

因此王學新才會沒有半點遲疑就把鷹醬一千萬美元的貸款買了糧食。

這些糧食儲備再加上八路軍到處組織開荒種地,至少八路軍在未來的幾年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就算河南大災也是如此。

飽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溫”的問題。

山西、河北一帶的冬天雖說沒有東北那麼冷,但凍死人還是常有的事。

八路軍組織開荒種地也有種棉花……這是王學新之前為發行邊區幣時給的建議,八路軍大麵積種糧而用減稅、補貼、小額貸款等各種方式鼓勵百姓種棉花,此時棉花已小有規模。

問題是百姓手工紡棉織布效率太低,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織出來的布做成的衣服隻夠一家幾口人穿……到時河南災情暴發了是不是就會出問題?

從這大方向來看,王學新認為此時的八路軍需要織布機。

確切的說不是“需要”,而應該說是“急需”,隻是彆人沒看到這個危機而已。

王學新這個從現代穿越過來的人當然要有這個前瞻性。

從小方向看,獨立團要是有幾台織布機……可不就有個賺錢的渠道了麼?

到時李雲龍還發什麼愁啊?

隻要把織好的布拿出去賣,那錢還不是“嘩嘩”的流進來?

想到這,王學新就堅定的點頭道:“是的,就是織布機!如果可以的話,我打算買十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