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工業化(2 / 2)

(聯軍司令雖是艾森豪威爾,但他這個司令隻是協調兩國關係沒有指揮權,指揮作戰的其實是蒙哥馬利)

隻不過日不落軍隊委實不爭氣,即便是作弊也屢戰屢敗讓巴頓搶了風頭。

外交官出身的史迪威當然知道此時鷹醬和日不落帝國之間這層微妙的關係,更何況將來進入阿三地界還需要跟日不落帝國合作,於是就強忍著沒有發作。

他隻是透過觀後鏡看了看車後氣急敗壞的亞曆山大,自言自語的說了句:“如果你還想打,那就讓‘英勇’的日不落軍隊表現一次吧!我看好你!”

接著,史迪威就不再浪費時間了,他思考著該怎麼說服鷹醬高層,好讓他們不受日不落外交方麵的蠱惑還對這場戰爭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史迪威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直接跟高層分析日不落的戰略意圖。

他說:“雖然我很不願意相信這一點,但從目前所有的戰場表現看,我所說的都在一一變成現實。我們,包括華夏軍隊在內,正掉入日不落帝國精心編織的陷阱,他們豈圖利用敵人來消耗我們的力量從而達到保存自己的目的!所以,我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放棄這裡撤到阿三地界!”

接著他又給重慶方麵發了一封電報,討論將華夏部隊撤往阿三地界的可行性。

王學新這邊幾天後才收到史迪威的消息。

史迪威沒有多說什麼,因為這是軍事機密,身為司令的他不應該透露太多信息,他隻說了幾個字:“一切順利!”

看到這幾個字,王學新就知道事情**不離十了。

王學新不由暗鬆了一口氣,如果華夏遠征軍沒有走野人山,就不會再出現史上的慘劇吧!

另外,遠征軍往阿三那一撤,在阿三那的兵力規模就已經不小,對鬼子就能形成相當大的壓力,也有可能會在更短的時間就再次形成戰鬥力發起反攻。

所以,王學新覺得自己這步棋走對了,這對整個華夏戰局的影響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這事告一段落後,王學新就再次將目光轉向運城。

運城納入八路軍的版圖對八路軍而言是個質的飛躍。

原因不僅是運城的戰略意義,更重要的是以前八路軍隻能在呂梁山區與鬼子作戰……以八路軍之前的實力,很難在平原地區與鬼子正麵抗衡,即便是主動出擊在平原地區打了勝仗也無法長期防守,因為平原地區無險可守,後勤補給線也很容易被鬼子切斷。

因此,就算之前打了百團大戰甚至王學新還打下榆村等等,但基本就是打下之後繳獲了物資破壞了鬼子的設施就要撤退。

這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八路軍根據地絕大多數地區都在交通不變的山區。

這些山區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提升經濟實力。

有了運城就不一樣了。

運城往西一直到黃河全是平原,就像一把刀似的將呂梁山和中條山切斷。

王學新認為,這片平原就是八路軍工業化的基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