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情況下研發半履帶裝甲車?而且還是在華夏?
這肯定要被東京方麵痛罵一番:
“你們算是怎麼回事?以為帝國有用不完的資金和資源嗎?居然想著生產這種什麼作用都沒有的裝備!”
“我們的步兵難道不會走路嗎?就算要快速前進,汽車難道不行嗎?非要這種半履帶裝甲車?”
“我的士兵是上戰場作戰的,不是躲在盾牌後麵瑟瑟發抖的!所以,他們不需要這種裝甲車的保護,這是懦夫的行為!”
……
岡村寧次不由在心裡哀歎一聲,他都能想到東京方麵會怎樣反駁他了。
那些高官,他們完全不明白現在的戰爭已經發展到什麼階段,他們不明白半履帶裝甲車是現代化戰爭尤其是機械化戰爭中一個重要的裝備,甚至不可或缺。
它不是什麼享受,也不是什麼懦夫,而是意味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戰術:
是讓戰車慢下來適應步兵的速度,還是讓步兵快起來適應戰車的速度。
岡村寧次很清楚,高盧、日不落等國選擇的就是前者,因此他們才有所謂的“步兵坦克”。
漢斯則是為數不多的讓步兵快起來適應戰車速度的那一個,而且在戰場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而要讓步兵速度快起來適應戰車……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半履帶裝甲車,其它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它。
(注:這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現代戰爭普遍用全裝甲、火力更強的運兵車取代了半履帶裝甲車。)
這是岡村寧次的無奈。
不過岡村寧次也不是自怨自艾的人,既然現實無法改變,那他就隻有努力在這種現狀下做得最好。
能夠填補機械化部隊火力和防禦空白的,就是帝國的裝甲車。
它的缺陷,一是造價高,二是無法運兵,也就是隻能用於作戰,甚至還需要挎子為其攜帶燃油和彈藥。
因此,岡村寧次也不敢在機械化部隊裡配置太多裝甲車提升火力和防禦,每個大隊十輛。
最後,就是岡村寧次調來了漢斯的顧問作為教官。
這個漢斯顧問原本是在國內任職的,岡村寧次動用了關係將其調到華夏。
因為岡村寧次認為,要像漢斯一樣打一場漂亮的“閃電戰”,僅僅隻是有它的速度和戰術思想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基層指揮。
上次對八路軍“閃電戰”的失敗,還有一部份原因就是前線指揮官與河野真太指揮之間的脫節……
其實河野真太的指揮也有失誤,比如對前線情況的了解應該是多方麵的,不能聽前線指揮官的一麵之詞,尤其帝**隊當時掌握了製空權,從航空隊了解部隊的推進位置並加以驗證並不困難。
但岡村寧次那種根深蒂固的“脫亞入歐”的崇洋思想,讓他想當然的以為這不是河野真太的錯,而是基層指揮官沒有指揮好。
這一次,後方與前線都用上漢斯的顧問,就不會出問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