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說的大多是自己的感悟,與本書的走向沒有太大關係,所以免費,不喜歡的可以直接略過。
——————————————————
王學新因為紅旗61的事在三家店耽擱了幾天。
這幾天,幾乎從早到晚都是忙著跟蘇教授等人討論、分析、規劃,餓了就啃幾口窩窩頭,困了就趴在桌上睡上一會兒,醒了就繼續討論。
地空導彈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雖然此時的八路軍原則上已經具備了研發這款裝備的基礎:有了雷達、有了計算機技術,還有連續細杆戰鬥部等。
但要把所有這些東西全整合在一起並不容易,其中時不時的還會突然冒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讓王學新慶幸的是,這導彈估算的生產成本並不高,確切的說是對華夏而言不高。
主要原因是華夏的人工成本很低,同時技術方麵又不需要進口大多能自產,這就可以將成本儘可能降到最低。
其實最大的優勢還是軍工企業是在八路軍的控製下運行的,就像現代的國營企業一樣完全不存在壟斷的可能。
在這方麵,應該說是國營企業與私營企業各有各的優缺點。
此時鷹醬的軍工企業都是私企,也就是所謂的承包商。
其運作方式是政府需要什麼裝備就讓這些承包商競標。
二戰時期鷹醬有五十多家承包商,政府一旦需要什麼武器裝備,這些承包商為了生存為了獲得訂單就會拚命壓價,最終就是政府能用極低的價格獲得令人滿意的產品……如果產品不滿意,承包商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踢出局。
這也是二戰期間鷹醬軍事裝備發展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最誇張的時候能達到平均一個月一艘航母。
但這樣的私企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壟斷。
因為在生產和競爭的過程中,各企業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像,結果就是軍工企業越來越少最終形成壟斷。
發展到現代,鷹醬的軍工企業就由原來的五十多家集中在六大巨頭手裡了,而且這六大巨頭還是分彆壟斷了不同領域:有些壟斷了戰機有些壟斷了軍艦,有些則是陸戰裝備等等。
這時候私營企業的弊端就出現了:軍工企業壟斷了市場掌握了話語權,也就是反過來掌握了國家的命脈。結果就是價格隨軍企怎麼說,一千多美元一個咖啡杯,上萬美元一個馬桶蓋,這些都是小事,DDG1000驅逐艦的一發炮彈甚至高達70萬美元……
什麼樣的炮彈能一發70萬美元?
要是用這樣的炮彈打敵人,怕是敵人還沒打光國庫已經被打空了吧!
另外,不管是任何裝備,飛機也好軍艦也罷,同樣的配置甚至更差的配置、更差的性能造價卻是華夏的兩三倍。
為什麼現代時鷹醬的軍事裝備會如此拉垮,身為科技強國的它造出的東西總是不儘如人意?
其實資本家聰明著呢!
他們不是造不出好東西,而是……如果一口氣就把好東西造出來給國家,資本家賺什麼錢?
更賺錢的方法,當然是按照國家的報價偷工減料的造出一款低性能的飛機,其中就有很大的升級和改進的空間。
至於想要升級和改進……得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