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之後就是寶昌鎮、沙溝鎮,再到九連城鎮。
獨立團的進攻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也不為過,第一天就推進了127公裡。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速度除了李雲龍采用正確的戰術突襲張北縣外,還跟鬼子兵力不足有關。
一路下來除了張北縣外其它地方的抵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駐守的鬼子大多隻有幾十人甚至是個位數,部分地區甚至全是偽軍……沙溝鎮就是三個鬼子帶領一個連的偽軍駐守。
這讓王學新有些不敢相信,三個鬼子居然能管理一個有上萬人口的鎮。
不過想想又覺得不能這麼算。
這三個鬼子其實不隻是三個鬼子,他們後而還有一個龐大的關東軍支撐著,這使沙溝鎮不管偽軍也好百姓也罷都不敢輕舉妄動,一旦這三個鬼子無法控製這個鎮或出什麼事很快就會有鬼子大軍前來鎮壓。
所以這也不能完全說是百姓的“麻木”,而隻能說他們是選擇一種能生存下來的方式。
鬼子就是借這一點有恃無恐的控製著人數比他們多的偽軍和百姓。
這種模式對百姓或許有用,但一旦八路軍打過來就完全沒有防禦能力了……偽軍和百姓都是因為害怕不得不服從鬼子,他們中基本沒有人會真心替鬼子賣命。
因此,八路軍一來整個體係瞬間就土崩瓦解。
確切的說是八路軍還沒到他們就已經土崩瓦解了,當風聲傳到沙溝鎮時,平時欺壓百姓的鬼子第一時間就成為“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的對像……他們在八路軍趕到前就已經曝屍荒野,誰殺的都不知道。
之所以“誰殺的都不知道”,是因為百姓不太確定誰會在這片土地上占據主導地位:要是八路軍沒幾天就走了呢?隨後趕來的鬼子是不是就要對他們進行清算?
因此,就算有人手刃了鬼子也不敢輕易暴露身份,他們甚至把這“黑鍋”推到八路軍身上,說是八路軍的偵察員殺的鬼子。
李雲龍心知肚明這不可能是偵察員乾的。
這要是一座堅城比如cf市,那還有刺殺鬼子軍官的價值,因為這麼做可以使鬼子暫時失去指揮而陷入混亂,赤峰就好打些。
但是一個鎮,一個隻有三個鬼子加一百多偽軍駐守的鎮,連城牆戰壕都沒有的鎮……刺殺鬼子軍官有什麼價值?
等八路軍大部隊趕到一鍋端不就成了?
還要費那勁去刺殺?
不過李雲龍也樂得“背這黑鍋”,他聽到百姓那傳來的消息就笑嗬嗬的說:“老子打的就老子打的,這功勞來得輕鬆!他們怕鬼子老子可不怕,最好再多來幾件這好事!”
當天色快黑下來時獨立團打到了今天的最遠端:距離張家口127公裡的九連城鎮。
這個鎮的守軍多一些,有三十幾名鬼子外加一個營的偽軍。
鬼子依舊是能拚到最後的鬼子……關東軍大多是老一輩受過洗腦訓練的鬼子,他們會堅決服從上級的命令,就算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