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曦和顧清寒回去以後,A大的程校長在校內思索著剛剛他們提出的問題。
其實,在改革開放以前,長期實行的是“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但在1980年就提出了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誌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就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就業方針。
方針的變化主要還是為了解決大批知識青年和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其實對於A大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並不嚴重。在目前,學校依舊是國內的知名學府,畢業也是不愁工作的。
程源自己想了很久,茶水都涼了,既然自己確定不下來,就去和彆人商量一下。
學校的書記叫鄧同,程源來他辦公室時,他也是在辦公。
“怎麼了?”鄧同聽到開門的聲音,抬頭便看到程源走了進來,眉頭緊鎖,似乎在想寫什麼?
程源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後說道,“今天晨曦的宋總來找我談了想在學校進行招聘的事。”
鄧同筆也沒停,頭沒抬起,便繼續說,“然後呢?”
“我和她說要考慮幾天,我現在不就在思考要不要同意嗎?”
“你想答應還是不想答應?”鄧同繼續問道。
“我在思考。說起來,晨曦和我們學校的聯係一直都很緊密,也開展了一些合作,但宋曦說的招聘,我還是持保留意見。”程源的額頭依舊緊縮。
“她開的條件不好嗎?”鄧同合上了筆,看向程源道。
“以她的實力,條件自然是不錯的,不過她是私企,也不是鐵飯碗,對學生來說也算不上特彆好的選擇。”程源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如果你是考慮學生的話,大可把選擇權直接交給學生自己,是要追求高薪但不穩定的私人企業,還是要穩定體麵的國企工作,本就是他們學習這麼久所必須麵臨的第一課。”鄧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學生以前還隻知道讀書,他們真的懂這些嗎?我們應該多給他們把把關吧。”程源還是有種給學生包辦的心態。
“學校裡的學生都是成年人了,需要麵對更多的選擇,也需要學會如何選擇,我看上次那幾個去聊城的學生回來交的記錄,都很有進步。”鄧同之前沒和宋曦聯絡過,但很多事情他也有關注,比如學生回校後交的各項記錄,就是他在負責。
程源對此還是持保留意見,雖然還這麼說,但還是覺得不是特彆靠譜啊,他要這麼放心得下。
“行了行了,和你說也沒說通,我還是回去好好想想吧。”
鄧同擺擺手,示意讓他自己走。認真地看著下手裡的鋼筆,似乎在思考些什麼,在以為他正靜止著的時候,又把筆帽抽開繼續開始工作了。
宋曦和顧清寒回到家裡時,也不早了,吃完飯後,便又開始在客廳裡討論剛剛提出的想法。
“先要說的就是衛生間進校園這件事,今天和A大的合作打了一個樣,之後和滬市其他學校的合作都可以按照今天這樣。根據我們的計劃,明天是去C大。”
宋曦之前在滬市的合作,其實都是和A大比較多,畢竟也是她後世的母校嘛。這次去聯係C大,也算是和滬市其他學校合作的第一步。
“我已經提前聯係好C大的校長,約的時間是明早上十點。”顧清寒補充道。
“這個安排好了,那就說下一項,校園大使的事。”
由於校園大使這個概念在顧清寒眼裡都比較陌生,所以宋曦在係統裡搜索了一下後世校園大使的相關介紹,把不適合的工作和詞語都換掉,給顧清寒解釋清楚了。
“其實,就是相當於承擔公司部分工作的編外人員,做做校內的宣傳,如果招聘的事情定下來以後,還要幫我們做一些招聘的宣傳和校內的對接,我們所能給到的就是工作經驗和工資,這個純看個人選擇。”
根據宋曦所說的,顧清寒整理出來具體的校園大使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因為剛剛起步,我目前定的就是兩名成員,後期根據具體情況再看。”
“隻有A大有嗎?”顧清寒有點疑惑。
“那自然不是,在我們去其他學校談合作的時候,也可以把這個人選物色一下,每個學校都要有。”
“好。”
“前段時間忙,沒時間搞招聘的事,你之前掛出去的招聘啟示有人應聘嗎?”宋曦突然想起來這事。
“有,但水平參差不齊,我招了幾個可以完成基本工作的,目前已經在公司那邊上班了。後續一些更重要的工作,人選還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