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和杏子守在門外翻花繩聊天:
“聽說早年的大戶人家,都是自己製熏香的。”
“現在不興這個了,都是花露水了,外國工廠裡做的。”
張大爺依舊每天出去忙,快到秋收的時候,上海那邊又送了東西過來,有幾張最新流行的唱片,張太太厭厭的擺手:
“收起來吧,等有空了再聽。”
然後她就一直沒空。
周家的三少爺學會了騎自行車,極高興,到張美溪麵前來獻寶:
“大姐姐,我們騎自行車去後山,我打兔子,烤了給你吃。”
張美溪很有興趣的樣子,帶了桃子和杏子,跟著周家三少爺、二少爺出門騎自行車,烤兔子吃。
張太太不願意她出門,周太太幫著說話:
“自己家的後山,帶了老些人那。”
張美溪幾個騎著自行車,秋風微微吹了起來,空氣乾乾的。
很快就打到了幾隻兔子,又弄了一些地瓜,他們架起火來烤,周三少爺憨憨的拍手:
“天乾也有好處,點火容易。”
張美溪站到一處高高的山石上,萬裡無雲,視線寬闊。
山上的樹木都有些蔫,田地裡的莊稼都開始枯黃,不像快收了,倒是缺水的原因多些,遠近也能看見一兩個小村莊,房屋都是矮小破敗的。
他們回來的時候,張美溪的自行車停了停,去看一株倒在路邊的樹,枝乾都是很白的顏色。
周二少爺知道的多,給她們解釋:
“這個是榆樹,榆樹的樹皮能吃,這肯定是外縣逃荒的災民剝的。”
張美溪回了家,去張太太房裡說話。
上海那邊又送了東西來:一半都是給大姑娘的,是英文寫的雜誌;還有一半是給張太太的,時新的印度布料。
張太太看都不看一眼,擺手讓收起來。
張美溪就說:
“不如我們買些糧食存起來,海上運糧也方便,那些大船都是幾百噸上千噸的。”
張大爺在一旁接話:
“家裡倒是不缺糧,要買些也行,你們要的東西少,從上海到青島,再轉陸上,隻要七八天,累壞我多少馬,換了糧食,就難了。”
說完了這話,張大爺起身,去養老院找張老太爺商量。
張家老太爺拍板,當天就定了買糧,發電報到上海,買的還是外國糧,聽說用大洋船運過來,竟比本地產的還便宜。
糧食到了青島卸船。
張大爺帶了壯丁,馬車夫。周太太帶了安保隊,去青島接糧食,一走就是七八天。
這天張美溪一個人在實驗室裡折騰,小桃很歡喜的敲門說:
“大姑娘,周家大少爺回來了那。”
周家大少爺,是在濟南讀講武堂的,據說是西洋的軍事化管理,和當兵差不多,已經兩年沒回家。
張美溪走去張太太房裡,果然就看見一個個子高高的少年。
寬肩細腰大長腿,綠軍裝、黑軍靴、腰裡綁著武裝帶,皮匣子裡鼓鼓的,是真槍呀。
那少年轉頭對著張美溪一笑:
“大妹妹。”
眉如利劍、眼如黑鑽,一口整齊的牙齒雪樣白。
張美溪隻覺得自己的腦袋暈了暈。
這就很沒有出息的花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