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挑釁,攻占東北保安軍大營的消息傳播的極快,隻過了半天的功夫,戰亂的陰雲就已經籠罩了沈陽的上空。
民以食為天,大部分市民百姓的第一反應,就是檢查自己家裡的存糧,然後揮舞著糧袋衝上街去,找糧店買糧。
在發達的工業城鎮裡,市民家裡基本上是不留存糧的,新鮮的米麵保存的稍微不得當就會變的汙黴,滿大街都是糧店,隨時可以買到新鮮的。
此時,街道店鋪的經營者也已經得到消息,大部分也都放下了門板關門,糧店是關不住的,乾脆臨時聘請了大量的夥計維持秩序。
在距離明湖春不遠處的一條街道,糧店門口的隊伍排的很長,長到街角處轉了一個彎兒又排回來,然後又轉一個彎排回去,整個隊伍就像一個十分緊湊的“w”形狀。
糧店門口一陣的囔囔,前麵的人頭太多,後麵的部分即使是踮起腳尖也看不清楚,隻好依次的互相傳話出來。
“苞米現在是沒有粉了,隻有大顆粒兒的。”
“這可怎麼辦,苞米不打粉可沒辦法吃。”
“你可以買彆的粉啊,麵粉。”
“那怎麼行,麵粉要貴了一倍,現在打仗了,正該節約的時候。”
“不要緊的,還有高粱粉,價錢和苞米一樣,就算是不磨粉,也能蒸乾飯吃。”
隊伍稍稍安靜了些,糧店的夥計手腳利落,快速的打發著顧客,可是四麵八方的不斷有人加入進來,門前排隊的人數一直不見減少。
過了一會兒,前麵又是一陣囔囔,後麵的立刻踮著腳打聽:
“又怎麼了?又怎麼了?”
“高粱也漲價了,一塊錢二十五斤!”
“天呀,他們怎麼不去搶?這簡直和白米一樣的價錢了。”
“當然和白米不一樣,白米已經是一塊錢十五斤了。”
“這可真是米珠薪桂一樣了!”
說這句話的是個有學問的長衫先生。大約是比一般人富裕,但是又沒有達到可以使喚聽差和仆從出來買糧的地步。
“知足吧,這可是打仗,以前在山東河南,草根子都挖沒了的日子還有那!”
這次說話的是個麵色滄桑的老人,經曆過曾經的饑荒苦難,麵對忽如其來的災害,就能多一份寬大豁亮。
“在關外這裡享了幾年的福,越來越嬌貴了。”
這次說話的是最市井的小民,排隊已經排的心慌氣短,焦躁不安了。
隊伍後麵的抱怨之聲還沒有終止,前麵又傳來更激烈的吵鬨聲。原來是那有遠見的糧店老板數了排隊人的數量,又盤算了店鋪裡的庫存,覺得糧食是不夠的。
就跟掌櫃商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