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彆說其實戴維安比她更孤獨,就如戴維安所言,他來自一個比這個時代美好的多得多的時代。他比阿爾托莉雅更加格格不入,他確實融入了這個不列顛,但本質上他始終是個異類,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存在。所以他和阿爾托莉雅互相從對方身上獲得慰籍再正常不過。
哦,順帶隻要認識戴維安。無論什麼姿態的阿爾托莉雅都絕不會在卡姆蘭之戰對著世界慟哭呐喊呼喚來抑製力,而這樣的阿爾托莉雅如果還在第四次和第五次聖杯戰爭之中被召喚,也是因為劍鞘還在的緣故。並非是因為她追求聖杯的原因,且她的心態也會發生改變。
這也就是改變,評論我也是看的,你們老說改變世界啊,改變命運啊什麼的。但我寫前傳的心態是這樣的——所有預言者所能看見的預言並為之做出行動的這一部分,都是達成這個預言的先決條件。所以基本大方向我並沒有怎麼修改,預言終歸是要達成的。
不要老是說什麼大殺特殺,大殺特殺圖什麼?戴維安想要的始終是一個美好的未來,屠殺隻會讓整個不列顛崩潰的更早罷了。倒不如說,身居高位而為所欲為,隻是神經病吧。
但仍舊有被改變的,就例如上麵說的,阿爾托莉雅在卡姆蘭不會引來抑製力,包括前傳之中的蘭斯洛特以死亡獲得了內心的寬恕。也有本來隻能支撐十年的卡美洛,被戴維安硬生生再續了一年,他真的儘了全力,隻是他能做的也就到此為止了。
哦,還有邪王飛龍的問題。這個很好解釋的,這本來是戴維安為鎮壓整個不列顛群王,包括高文和佩裡諾亞王準備的力量。也就是為戴維安在和阿格規文說的鎮壓整個不列顛的計劃所藏起來的力量,以邪王飛龍為前鋒,戴維安帶齊第一軍團直接加持全開。三倍高文又怎麼樣,直接擊倒聖劍封印,寄。
不過這個計劃被吾王否了,所以戴維安也就作罷了。接下來不用隻是單純圓桌和睦的時候,文武基本都有,這份力量也就被暫時擱置沒有拿出來用,直到蘭斯洛特一頓爛操作整出來,戴維安終於心態崩了,拿著邪王飛龍就給蘭斯洛特剁了。
然後再說說戴維安這二十幾年,你說他人生很爽嘛……女兒沒了,喜歡的人沒了,一路堅持到最後自己也被背刺寄了,除了身後名似乎也沒留下什麼。可以說是真的受苦受累的一輩子了,雖然戴維安對此沒什麼怨念,除了加雷斯的問題,戴維安基本是沒什麼遺憾了。
但你要說他不爽嘛……姐妹花他是都啃了一口,這要是放遊戲裡都能達成成就了。不過這個嘛,和他的人生受的苦難比,又覺得好像也不算什麼了。
至於對不列顛來說,戴維安是絕對的英雄。這一點兒毋庸置疑,你不要管戴維安心裡在想什麼。看一個人隻看想法那就沒意思了,戴維安的所作所為對於不列顛的人民來說基本是他能做的極限了。為了不列顛的人民,為了這個王國,為了阿爾托莉雅,戴維安可以說是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所有。
至於不列顛的結局會變成這樣,基本就是這群人都開始把曾經的理性扔了。阿格規文因為蘭斯洛特的奸情失去了理性,蘭斯洛特因王妃而失去理性,高文因弟妹被殺而失去理性,戴維安因圓桌崩潰和失去加雷斯而失去理性,吾王因戴維安被殺而失去理性。總的來說,連環悲劇了。
而戴維安前期的感情戲,這是作者的問題,沒怎麼談過戀愛就隻能模仿了。最後寫出來也就比較呆了,畢竟我的極限也就到這兒了,你們將就看吧。
接下來說一說莫德雷德大叛亂的問題,這一點我們換個視角看。假設她沒背叛,阿爾托莉雅遠征歸來繼續和戴維安強行維持不列顛,即使莫德雷德後麵壽終正寢沒了。叛亂依舊會發起,不過等到那會兒,以後在傳說之中,戴維安和阿爾托莉雅就不會再是守護不列顛的領主和王了而是壓迫人民的殘酷領主和暴君了。
莫德雷德的背叛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就是掐斷了這個可能性,讓戴維安和阿爾托莉雅作為英雄的傳說流傳於後世,代價也就是莫德雷德背上了叛徒的名號。
也就是說到這裡我才突然發現自己是真的很偏愛阿爾托莉雅,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讓阿爾托莉雅背負起暴君的名號,即使是要讓摩根發瘋,讓戴維安被折磨了一生,讓莫德雷德背上叛徒的名號,也必須讓阿爾托莉雅作為英雄流傳後世,讓世人知曉曾經有這麼一位王帶領著她忠心的圓桌騎士反抗著島外的敵人,反抗著世界,意圖給人民帶去美好的生活。
最後說幾句,我寫作的偶像……是井上敏樹。看特攝比較多的讀者應該會了解這位的風格,所以我寫的扭起來也就是偏敏鬼那樣。不過我沒敏鬼那麼離譜,畢竟我不會給你整個什麼皮套人左愛這種事情。
哦,起點那個人就是我,會來番茄純純是在起點壓根兒沒人看,快餓死了,而且沒有什麼評論互動,一個人乾巴巴寫書實在是太寂寞了才換個地方。目前這本書進度是224章,你們放心看就行,順帶評論催更閱讀啥的數據給我頂上去,我就靠你們了。
好,明天就是第三卷了,也是戴維安前傳的真正結局。各位,繼續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