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聯盟攻伐秦國的借口讓所有人都覺著錯愕,這天下難道還有比秦國更“仁義”的國家麼?
所有人都覺著沒有了。
因此,即便是四國之中的國人也是多有反駁的心思,但礙於國君的威嚴並不敢說出口。
而天下間奔走的那些賢才則是不一樣。
他們開始大聲疾呼,表示自己對於四國聯盟的不滿。
孟軻甚至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斥責了四國的不義之舉,而墨家的眾人則是更加直接了當,墨家當代矩子帶著人前來秦國,要幫助秦國的人抵禦四國聯盟。
縱橫家、陰陽家、名家等諸多流派也都紛紛譴責。
可以說,這一場戰爭還未曾打響,在天下人的心中四國聯盟已經是“不義”的一方了。
誰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似乎沒有人懷疑過。
因為秦國的強大所有人都能夠看到,隻要秦國自己不作死,那麼秦國一定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
而如今的秦國,國君賢名、臣子們也俱都是大才,這樣子的秦國怎麼可能會作死呢?
於是,秦國之內的人們完全沒有擔憂這場戰場的樣子,依舊和以往一樣正常的生活著。
........
鹹陽學宮
儒、墨、法、縱橫等眾多流派的學子彙聚在一起,這是鹹陽學宮最日常的活動“辯論”。
鹹陽學宮的創建起初是因為孟軻,但最後擔任學宮之主的卻不是孟軻,而是陳野。
這是因為陳野的思想最適合擔任學宮之主,其餘的諸多賢才比如孟軻、蘇秦等人,隻是擔任了博士、亦或者祭酒。
在建立學宮之後,陳野便宣布每隔兩日在學宮中央的空地中舉行“辯經會”。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有容乃大,兼容並包。”
這十六個字烙印在學宮的門口巨石上,乃是陳野的思想。
雖然隻有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但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卻是無窮的,這也是為何當初學宮成立所有人一致推舉陳野為學宮山長的緣故。
也是陳野雖然並沒有著書立傳,但為何會被稱之為“陳子”,甚至隱隱被拿來與墨子、老子、孔子三人並稱的原因。
人們從這十六個字中看到了屬於陳野的智慧,但卻無法為他總結出一個流派。
有人曾說陳野之思想,乃兼容並包,包羅萬象,可稱“雜家”,但更多的人覺著陳野的思想並不是簡單的將所有東西雜亂的堆積在一起,所以不可以用“雜”來形容。
也有人曾經詢問過陳野,他是否為他的思想取了一個名字,陳野隻是但笑不語。
因此,陳野並沒有一個流派。
而今日“辯經會”的眾多學子所爭論的,正是陳野的思想、流派,以及陳野為何不著書立傳的事情。
辯經會並不是所有的辯論都有意義。
這也是陳野的思想。
“無用的知識,有些時候才是最有用的知識。”
這句話出自《陳子語錄》,是去歲的時候,在陳野身為司寇時期就跟隨他的人所記錄整理出來的一本書籍,雖然不是陳野親自整理,但其中的許多話語卻實打實的出自陳野之口。
這也為陳野成為“陳子”打下了最堅實的一塊基石。
因為孔子最重要的書籍“論語”也不是孔子所著,而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的其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