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緣由”【一更,求訂閱】(2 / 2)

因為他不想保,因為這對他沒有好處了,因為這對秦國沒有利益了。

因為商鞅的變法已經完成,秦國的強大已經被看見了,那麼接下來就該考慮用一道詔書保“商鞅”後會造成的後果了。

兒子與自己離心離德,或許自己死後都不會多麼費心。

值得麼?

不值得。

用一個已經失去作用的“商鞅”,換取“兒子”對自己的“悵然若失”與“不再憎恨”,這很值得。

所以秦孝公沒有留下詔書。

所以商鞅該死了。

若不是因為不想“黃鳥”的舊事重演,秦孝公最後甚至有可能一道詔書令商鞅殉葬。

“黃鳥”的歌聲就如同懸掛在曆代秦王頭頂的寶劍,他們害怕於此,但也震怒於此,嬴稷如今沒有直接對付陳氏,有他在糾結的緣故,也有“黃鳥”舊事的陰影影響。

那麼有了陳氏的曆史中,為何秦孝公保住了商鞅?

因為有了“陳氏”,商鞅還有作用。

什麼作用?

在惠文王還未曾長成的時候,製衡“陳氏”,讓陳氏不能夠一手遮天的作用!

秦孝公一眼便看出來了“陳野”隱藏在內裡的才華,也一眼就看出來了“陳氏”未來可能有的危險!

所以陳野成了惠文王的老師,所以他的女兒嫁給了陳野!

所以他才那麼疼愛一個“外孫”!

對於秦王來說,一切的感情都可以用來當做“武器”,無論是用來捆綁的繩子,還是用來殺人的武器!

這便是一個王!

王從來沒有感情,有感情的都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王,尤其是在這個戰亂的時代,在這個吃人的時代!

惠文王時期,惠文王難道真的對他的父親那麼放心麼?

不。

陳慎想到這裡,嘴角帶著冷笑,若是真的對陳氏放心,對他的父親放心的話,怎麼會有那麼多明裡暗裡對付陳氏的事情呢?

若是真的對陳氏放心,陳昭怎麼會成了如今王上的伴讀?如何會想讓他成為王上的老師?

哪怕最後他的父親想辦法想要繞過這個事情,最後也不得不讓四弟“陳守”去當嬴稷的老師,甚至讓陳昭跟著嬴稷一同前往趙都邯鄲?

怎麼會最後讓他的父親成為輔國之首,一共七個輔國之臣,有近乎一半都是陳氏中人?

難道惠文王不知道,“烈火烹油”“樹大招風”麼?

他知道,所以他是故意的。

這些都是“政治”下的妥協罷了.

陳慎微微的閉上眼睛,包括之前一直不願意去想的。

昭襄王元年的時候,惠文王崩殂的時候,為何沒有對付陳氏,反而將陳氏架在了高處?

因為陳氏無論是對惠文王來說,還是對如今的王上來說都有用!

“羋八子”的存在,便是秦王最大的威脅!

惠文王太明白了羋八子的野心,也太明白“孝”這個字的壓迫了!

所以他為嬴稷留下了一把刀,好用的刀。

“安國君陳野”

安國君陳野論身份,他是安國君,軍功二十等,是國相,是秦孝公的女婿!是惠文王的兄長!

他是臣,但同樣不是臣!

所以羋八子的“孝”壓不住陳野,隻要陳野在,嬴稷就可以慢慢發展,甚至惠文王太明白、太清楚陳野的性格了,他知道即便陳野哪一天堅持不住快死了,也會拉著羋八子一同去死。

這也是為何他留下一封“廢後”詔書的原因。

多麼善解人意的“惠文王”啊!

多麼深厚的“君臣情誼”啊!

這便是隱藏在“錦裡”之下的潰爛,這便是隱藏在情誼之下的血汙!

陳慎沒忍住自己的情緒,不由得伏在書案上痛哭不止。

他的父親知道這些事情麼?

肯定是知道的。

不然也不會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讓他早早的就做準備了

“桃花源”中。

父子兩人看著陳慎伏案痛哭的這一幕,都不由得歎了口氣。

陳瞻看著陳野問道:“父親.果真如此麼?”

陳野沉默不語。

章台宮

嬴稷坐在宮殿中,神情平和。

這次對付陳氏不成,但不代表以後對付陳氏不成。

他將手中的東西扔到火爐之中,神情寡淡:“楚係一脈啊,真是沒用。”

嬴稷的嘴角帶著嘲諷。

他知道楚係一脈做的事情麼?知道。

為何不在意?

因為不必在意。

楚係一脈的勢力就算再怎麼擴張,難道能夠超越如今的陳氏麼?

陳氏已經成了他頭頂的一把劍。

更何況楚係本就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是對付“陳氏”的劍。

嬴稷閉上眼睛,難道他不知道陳氏是忠誠的,陳氏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秦國好麼?

他知道。

但他不在意。

為何不在意?

因為不必在意。

他是秦王,如今的秦國如此強大,諸國難以抗衡,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難道是繼續擴張領土麼?

不是。

最重要的是收回秦王手中應當有的權力!

最重要的是讓那些拿走秦王手中權力的人全部去死!

這就是秦王,這就是昭襄王嬴稷,這就是戰國大魔王嬴稷。

無論曆史怎麼改變,無論出現什麼人,有些時候一個人發自骨子裡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

比如範雎哪怕是沒有遭受磨難,卻依舊敏感多疑、睚眥必報。

比如嬴稷依舊這麼的.刻薄寡恩。

原本的曆史中,他可以為了範雎的三言兩語而殺死白起,因為白起“人屠”四十萬,拖累了秦國的名聲,並且那個時候身上傷病綿延,對秦國沒有什麼用了。

他也可以在白起死了之後“恍然悔悟”,“敲打”範雎。

他不知道範雎敏感多疑,會害怕的逃走麼?

知道。

但不在意。

因為“範雎”也沒有用了。

這就是嬴稷,一個縱橫天下的大魔王,一個王。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

“昭襄王十五年,文安君於朝斥司寇,王大驚,始知司寇舊事,震怒,乃殺查生而徙魏冉,後痛哭言:悔不該令昭走!請先生教我!昭襄王十六年春,陳昭入鹹陽,為司寇。鹹陽舊例,為之一清。時人做歌曰:茫茫湛天,為何一清?黃鳥之鳴,宣於我耳,唯有賢才,入我鹹陽!賢才者誰?官渡陳昭!——《新秦書·昭襄王本紀》”

PS:陳慎為什麼不願意先上報?因為他就是故意的,陳氏之前的退卻是“妥協”,如今的“斥責”便是反擊,他要讓嬴稷知道,陳氏是會反擊的、有反擊力量的。陳氏想要綿延千年,怎麼可能隻用“仁德”呢?隻有你自身足夠強大,彆人才會聽伱“仁德”。

昭襄王為什麼試探?他不知道法的重要麼?不是陳氏的重要麼?還是那句話,他知道,但是不在意,為什麼不在意,因為不需要在意。他是秦王,要注重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之後才是秦國。當國家強大起來之後,秦王與國家的利益捆綁就不是那麼緊密了。原本的曆史中嬴稷的性格也是這樣,白起的死和範雎的逃跑,以及“邯鄲之戰”後秦國再次龜縮的原因都是這個。

王都是剛愎自用的,不是一個老師一個伴讀能改變的。因為王犯了錯隻需要假惺惺的“罪己”就可以被世人原諒。(嗤)

陳氏可以改變曆史,但需要時間,還是那句話,曆史有修正性,陳氏在浪潮中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留下印記,就是為了最後能夠掀翻這所謂的“曆史修正性”,對所謂的曆史慣性說:“我去你老母”,之後讓曆史朝著自己想的方向去走。

抱歉了寶寶們,昨天的那章大家的評論我看了,是我沒有寫清楚嗚嗚嗚,下一次一定注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