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們的計劃。
陳氏不可以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陳安前往趙國並不是想要投入趙國中為官,從而抵禦秦國。
他隻是想要給陳氏留下一脈“種子”。
日後,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個“種子”都會默默的存在,當陳氏的“花”枯萎的時候,陳氏的“種子”便會隨著風輕輕的生長,從而再次變成“花朵”。
一個家族想要綿延千年,除卻開枝散葉,儘可能的多方下注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有“後手”。
陳慎轉過身,走到身後那“拙身樓”中。
陳安跟著他一同走進去,臉上的吊兒郎當全然消失,隻剩下了一抹肅然。
“拙身樓”中放著的是這些年陳氏所收集的典籍、諸子百家的先賢著作,這是陳氏的“底蘊”。
遠非金銀財寶能夠媲美的。
在這個知識就是金錢,甚至一本書價值千金的時代,這一樓的書籍,便是陳氏的“千金”。
陳氏早已經做好了準備。
昭襄王十七年,趙相藺相如入秦,於朝堂上言,趙國願意用十八座城池換取在平都之戰中被俘虜的二十萬士卒。
並且,趙王為秦王獻上寶玉“和氏璧”,曰此玉乃能鎮國運,為天授之物。
秦王大喜之下,令白起將二十萬的俘虜放歸。
一時之間天下人都在稱歎秦國仁義,稱歎秦王乃是仁義之王,唯有秦國內的高官們才知道,這並非是秦國仁義,而是秦王在做一個準備。
“天下歸秦”的準備。
秦國做好了一統天下的準備了麼?沒有。
天下黔首雖然想要天下一統,但他們做好了一統的準備了麼?也沒有。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昭襄王十七年秋,贏疾、司馬錯、白起歸鹹陽。
而秦王因為三人在這一場戰爭中所立下的功勞,再次提出為三人進功。
司馬錯、贏疾二人已經封君,封無可封,所以便加封二者食邑五百,而白起則是再次被提出要封君,封號為“武安”。
這一次,沒有人反對。
於是在這個秋天,秦國新一代的武安君出現了。
他叫做白起。
哪怕沒有屠殺四十萬軍民,白起的威名也已經名傳天下,因為他在之前的戰役中,隻要是有所抵抗才投降的士卒,全都殺了。
他的“人屠”之名並非“長平之戰”後才有,是一直都有的。
昭襄王十八年,昭襄王親政近十年了。
他對於朝堂的掌握越來越強。
文安君府
陳慎咳嗽了幾聲,臉色更加蒼白,他看著麵前的陳昭輕聲道:“昭兒,你隨我來。”
“我有要事要與你說。”
————————————————————
“昭襄王十七年,趙相藺相如獻“和氏璧”,言:此乃天授之物,得此物者當得天下。太史公曰:趙相藺相如獻玉與秦,此非秦天命所歸,終當一統耶?此乃天命!無可更改。——《史記·秦本紀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