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準備”【一更,求訂閱】(2 / 2)

魏王下詔令信陵君即刻返還都城,詔書中的意思很委婉,說魏王日夜夢到信陵君被手下的人背叛,慘死在了戰場之上,魏王顧念兄弟情誼,所以不敢讓信陵君繼續留在戰場上。

於是找了人取代信陵君為將領,希望信陵君能夠即刻回返。

接到這封詔書的魏無忌臉上帶著苦澀的、崩潰的、無奈的笑容,他抬起頭望著天上的明月,眼淚幾乎要落下來了。

他的心中情緒奔湧沸騰。

魏無忌怎麼能夠看不出來這封詔書中所蘊含著的意思呢?

他那位敏感多疑的兄長,真的中了秦國的離間計!

“離間啊”

魏無忌的嘴角苦澀無比:“這果然是天下間最好用的計謀,當離間計用出的那一瞬間,沒有人能夠逃得過。”

“沒有人。”

身旁的門客們都在勸誡魏無忌,他們都知道魏無忌一旦離開戰場回到都城,那麼等待魏無忌的一定是軟禁或者賜死。

他們勸誡魏無忌趁著這個時候逃亡他國,逃亡秦國!

以秦王的度量,魏無忌一定可以獲得重用。

然而魏無忌拒絕了,他坐在沙丘之上,盤腿坐下,雙膝上放著琴。

他高聲唱著表達自己心中委屈、無奈、悲苦的“風”,臉上的淚珠迎著風落下,當一曲完畢後,他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坐上了回返魏都大梁的車輦。

此去不返。

看著魏無忌離去的背影,一些已經被他遣散但卻不願意離開的門客們都伏地痛哭,後竟有十幾個門客拔劍自刎。

忠臣義士的鮮血灑落在這一片無辜的土地上,此地的人們後來將這些義士埋葬在一起,將這個地方取名為“無忌血”,隨著時間的過去,百年後這裡逐漸的出現了一個村落,“無忌血”的名字也慢慢的變成了“屋脊雪”,最後變成了“屋脊雪村”。

昭襄王四十九年。

魏國與秦趙之間的戰爭依舊在繼續著,換了將領的魏國明顯無法抵抗秦趙聯軍了。

但這並沒有讓魏王認錯,反而讓魏王更加惶恐了。

他害怕魏無忌已經害怕到了吃不下飯的地步。

昭襄王四十九年三月,秦王派遣使者前往魏國,說秦王仰慕魏無忌的才華,所以隻要魏王願意交出魏無忌,他們願意即刻退兵。

使者在朝堂上說出這話的那一日,魏王心中的惶恐達到了最頂峰。

他在朝堂上斥責秦王使者,說魏無忌是自己的弟弟,無論如何他都不會用自己的弟弟換取利益的。

哪怕是兵臨城下,他也會駕車禦敵。

也正是這一個夜晚,信陵君魏無忌“自刎”在了自己的府中,臨終前留下遺言,表示自己寧願死也不願意“從賊”,希望自己的兄長“魏王”能夠原諒自己的自私。

而消息傳出後,天下人驚駭。

不少人猜測信陵君魏無忌根本不是“自刎”的,而是被“自刎”的。

他們開始害怕,開始擔憂,開始驚疑。

尤其是魏國國內。

魏王聽聞這個消息後悲痛不已,大哭三日,幾乎是不能夠站起身子來了,他親自為魏無忌扶棺,身上穿著素白的衣袍,像是親自為魏無忌帶孝一樣。

他的哭泣是真的,眼淚也是真的。

但事情也的確是魏王做的,他也並不後悔。

在安葬了信陵君之後,魏王向秦王送去信件,派遣使者,請求秦國的原諒,言明願意用“九鼎”之“梁州鼎”換取秦王的諒解。

秦王接受了魏王的提議,同年白起押送著盛滿了糧食和魏國土地的“梁州鼎”回到了秦國。

而秦國撤退後,趙國也不得不撤退了,畢竟就算沒了信陵君魏無忌,魏武卒的戰鬥力也在那放著呢。

同年,趙王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下令讓李牧前往秦國。

昭襄王五十年,便這樣痛快的來到了。

而這一年,秦國得到了九鼎中的六尊,剩餘的三尊好似也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在大勝而歸的歡慶宴會上,公子子楚言明,趙將李牧便是他給秦王的驚喜,李牧不願意攻伐趙國,於是便繼續前往邊疆鎮守,防備匈奴了。

同年,秋。

秦王嬴稷宣布了一件大事。

天下嘩然。

嬴稷令白起、王翦、蒙鶩率兵,伐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