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那人還在鬨騰,是慣例的常態劇情。
富家公子仗著自己的身後有人,所以就想要霸占黔首的田地以及女兒,而黔首則是在苦苦的哀求著,哀求他放過自己的女兒,願意將田地拱手交出。
陳彼走在田間,腳上沾染上了不少的泥土。
他的神色嚴肅而又沉頓,不發一言,隻是往前麵走著,站在一個不遠不近的地方去看著,看著遠處的那場鬨劇。
是的,在陳彼的眼裡,這就是鬨劇。
秦國崩潰之後,大漢王朝雖然大多數的製度都奉行原本秦國的,但唯有一點沒有。
那就是“律法”。
為了展現自己的“寬宏”和“仁德”,也更是在整個天下的要求下,大漢王朝並沒有施行秦朝時期的律法,反而是減輕刑法等。
如今的大漢王朝幾乎處於一個律法荒廢的階段。
或者說,不僅僅是現在的大漢王朝。
漢朝的確是華夏這上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最鼎盛的朝代之一,但並不代表著在這其中生活的黔首們就十分幸福了。
恰恰相反。
若是說黔首們、最普通的、最底層的黔首們生活最痛苦的朝代是哪幾個的話,那麼一定有“漢”這個朝代。
漢、唐、明、以及某個說不得的朝代。
這四個朝代可以說是黔首們最痛苦的時間點,這種痛苦不是來自於“戰亂”以及“饑荒”,而是盛世中的渴求。
為什麼?
因為這四個時代太過於鼎盛了,鼎盛到了一些“權貴們”可以為所欲為,還能夠讓黔首們可以忍耐著生活的時候。
他們的痛苦來自於“精神層麵”。
但相較於其他朝代的“精神”“肉體”雙重痛苦來說,這個時候的黔首們也勉強算是幸福了。
大漢天子以及皇室們的奢靡生活,這是在曆史中都能夠排行前幾的。
而唐朝時候則是“世家”。
是的,世家。
那個時候就算是“太宗皇帝”在剛剛登臨大位的時候都要暫時受製於“五望七姓”的鉗製,甚至詢問“李姓”的時候,都被往後排,排在了這七姓之後。
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明的時候,則是因為當時洪武帝的“贍養皇室”政策,所以將“朱”真正的喂成了一頭豬。
至於某個不能說的朝代....
就有屬於他的原因了。
那個朝代的皇帝也好、權貴們也好,大族們也好,都不是什麼東西,不僅在精神上,更是在物質上壓迫黔首們。
若不是因為“紅薯”和“玉米”等高產糧食作物的普及,隻怕那個朝代的滅亡要提前百年。
陳彼和劉恒遙遙的望著那囂張的年輕人,劉恒在袖子中緊緊握著的手幾乎無法放心,他的眼睛中充斥著憤怒和不解。
在父皇一統江山之後,這樣的事情竟然還會發生麼?
陳彼輕聲問道:“殿下,您認識那個人麼?”
劉恒啞著嗓子說道:“認識。”
“是如意侍妾的外家兄長。”
陳彼再次問道:“代王殿下。”
他的聲音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您覺著,趙王殿下知道這些事情麼?知道他侍妾的外家兄長利用他的身份做這些事情麼?”
劉恒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不知道?
這怎麼可能呢。
陳彼再次詢問道:“您知道麼,這個名字叫做“卻燁”的年輕人,已經囂張了兩年之久了,期間這個縣的縣令有一位是較為負責和剛正的。”
“他以為趙王殿下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冒著巨大的危險找到了趙王殿下的門客前往彙報此事。”
陳彼的嘴角挑起來一個嘲諷的弧度:“代王知道後來這位縣令的結果是什麼?”
劉恒的手握的更緊了,他低聲道:“我曾經有所聽聞。”
“當初如意令人將此人打了出去,並且在不久之後他就死在了回去的途中,據說是被流賊所殺。”
說到這裡劉恒都有些想笑:“是的,流賊。”
“並且長安令也是這樣斷定的。”
“於是,這樣一位清正的、試圖挽回劉氏臉麵的官員,就這樣被人殺害了。”
“死在了所謂的流賊手中,之後甚至身首異處,連一個全屍都沒有。”
陳彼再次說道:“而後,這位卻燁甚至沒有受到絲毫的懲處,隻是在短暫的躲避了幾日之後,再次開始了自己的“惡霸”生活。”
“甚至比起來從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受到任何的懲處。”
“反而是黔首們再次遭到了滅頂的打擊,失去了一切。”
“殿下。”
陳彼轉過身子,與劉恒的眼眸對視:“您覺著,陳氏會選擇這樣的一位皇子成為帝王麼?”
“若是他成為了帝王,那麼日後天下黔首又會過上什麼樣子的生活呢?”
劉恒沉默著。
陳彼隻是一邊往前走著,一邊笑著說道:“殿下,我知道您現在還在猶豫,我也不想要逼迫您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那樣是對天下黔首的不負責。”
“也是對陳氏和您的不負責。”
“您慢慢的思考。”
“我今日帶著您前來,隻是為了讓您知道,這天下黔首如今過著怎麼樣子的生活。”
“又遭受著什麼樣子的苦難。”
陳彼的聲音中帶著些許的哽咽和淒涼。
事實也正是如此。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高祖即位之後天下就迅速的平靜了起來麼?黔首們就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麼?
沒有。
先不說其他的,隻是說那“白馬之圍”對中原的黔首們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在先秦的時候無論天下打成什麼狗樣子,匈奴都沒有這麼猖獗過。
而在這之後,高祖病逝。
高祖病逝的時候天下的情況改善了多少呢?真正的答案是沒有多少,甚至比起來之前可能還更加淒慘。
這些都是戰亂帶來的。
而在高祖病逝之後,先是劉盈即位,之後又是呂雉專權,再之後諸王爭亂。
天下就更加動蕩了。
黔首們是什麼時候過上了真正安定而又和平的生活呢?
答案是:文帝在位的時候。
黔首們是什麼時候真正的開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以安居樂業了呢?
答案是:文景之治後。
大漢為什麼能夠在中途崩潰之後還能夠再次延續?為什麼能夠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人依舊相信大漢?想要幫助大漢重立?
一方麵是因為有“光武帝”二興大漢的加成在裡麵,另外一方麵則是文帝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