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絲細小的改變(2 / 2)

劉啟微微眯著眼睛,思索片刻後又說道:“算了,朕親自來寫這封信。”

.........

景元九年,天下諸王彙聚在一起,想要向大漢朝廷發起進攻,以此來獲得皇位。

他們第一個聯係的人就是“梁王”。

因為他們發現了一件事情,想要攻打長安城,就必須是先攻打梁國,唯有將梁國攻破,他們才能夠馬踏長安。

當然了,他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

劉濞再一次信誓旦旦的說道:“梁王一定也想要成為皇帝,當初天子尚且是太子的時候,梁王與他爭的不可開交,甚至一度成為了儲君的熱門人選。”

“當年以孔雲為代表的儒家和以陳彼為代表的陳氏一脈打的你來我往,後來因為本王的一部分原因,所以梁王落敗。”

他嗤笑一聲:“本王尚且記得當年的仇恨,梁王怎麼可能不記得?”

“陳氏不接受咱們的誘惑,但卻也沒有鮮明的態度表明支持朝廷,這或許是他們已經默許了咱們的所作所為。”

劉濞歎息一聲:“哪怕是陳氏都無法禁得起皇位的誘惑,更何況是梁王呢?”

“相信本王,梁王一定會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繼而放你我過去。”

其餘幾位諸王都是你看我,我看你,最後相信了劉濞的選擇。

當即,眾人去信一封,各自蓋上了屬於自己的印璽。

九王之亂是否能夠升格成為十王之亂,便看這一封信的回信了。

........

梁國

梁王同時收到了兩封信,一封信情真意切,另外一封信則是充斥著虛情假意。

他嗤笑一聲將諸王的來信扔在地上:“如此虛情假意的信,也好意思來哄騙本王,本王怎麼能夠看不出來,這封信中的內容全數都是哄騙本王的?”

“不過是想要騙本王為你們效力罷了!”

說著看向劉啟的信件,眼睛中閃爍著淚光:“兄長的信件,依舊是那麼的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打中本王的心。”

他有些哽咽的說道:“即便是到了這麼危險的時候,兄長依舊沒有提及讓我抵禦諸王的事情,反而是借著想我的理由,想讓我去長安城避難。”

“隻是兄長,你如此信任我,將後背都交給了我,更是想讓我成為皇太弟,繼承皇位,我如何能夠辜負你的信任呢?”

梁王抽出腰間長劍,臉上帶著慷慨之色。

“哪怕將梁國徹底打廢,我也一定會阻擋住諸王的進攻,想要踏入長安城,唯有踏過本王的屍體!”

一旁的陳彬麵上神情不變,但眼角卻是微微抽搐。

而賈誼則是一臉疲憊和無奈。

兩人對視一眼,而後都是閉上了嘴巴。

他們都能夠看出來這是天子故意安撫梁王的招數,但是他們看出來又有什麼作用呢?梁王看不出來,便一點用都沒有了。

........

景元九年,冬。

諸王以信邀請梁王共同行清君側之舉,而被梁王斷然拒絕。

梁王親自上前線,站在城樓之上,指著吳王等諸多謀逆叛亂的賊子一通大罵,罵的很臟,甚至史書上關於這一段都沒有太多的記載,隻是簡單的描述為“諸王色變”。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體現出來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諸侯王自然很憤怒,可梁王早已經想好了要對抗諸王,怎麼可能沒有準備?

加之又是冬日,早有準備的梁國城池自然是堅固異常,即便是九王聯軍都無法將城池攻破。

........

著急的不僅僅是諸王聯軍,還有天子。

天子急的嘴角都要長出來血泡了,他的臉上帶著茫然和無措:“梁王到底是怎麼想的?”

他的臉上頭一次出現了無措的神色,顯然也是沒有搞明白梁王在想什麼。

“他是真的想要為朕抗敵,被朕蒙騙了,是真的這麼愚蠢,還是另外有謀劃?不來京城,隻要朕有什麼變數,他便能立刻帶著兵馬搶先一步攻打長安?”

劉啟看著麵前坐著的晁錯、陳秋、陳拓、周亞夫三人,眼睛中儘是茫然。

周亞夫、晁錯、陳拓三人嘴角抽搐,片刻後才說道:“臣覺著,應當是梁王真的這麼愚蠢,被陛下感動的想要親自對抗敵軍......”

劉啟神色更加茫然了:“天底下,有這麼愚蠢的人麼?”

陳秋歎了口氣,開口看著劉啟說道:“陛下,應當正是如其餘幾位所說的這樣。”

“因為.....”

他從袖子中抽出了一封信:“這是族叔所來的信件,他為梁國相,就在梁王身側,這些年沒有少說過梁王對陛下的信任以及感恩.....”

陳秋無奈扶額,顯然敵人太愚蠢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敵人太過於愚蠢,往往會讓人預判失誤。

畢竟他們的“預判”都是針對聰明人的,或者是針對普通人的,怎麼會有人專門針對愚蠢的人來謀劃?

劉啟仔細閱讀了那陳彬的信件之後,眼角也是略微抽搐:“啊?”

眾人傳閱過這信件後,也都是發出了“啊?”的感歎聲,眾人臉上都帶著茫然,但卻實打實的鬆了口氣。

不是梁王彆有用心就好。

.........

景元十年,春。

這個諸王謀逆的第三年,原本在諸王之亂爆發的這一年,晁錯應當已經被景帝誅殺以安七王之亂了,畢竟當初諸王所打出的口號就是“清君側、誅晁錯”,而今時今日雖然口號依舊一致,但因為天塌了還有人頂著的緣故,景帝並沒有薄情的將晁錯誅殺。

曆史在這一刻,又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

若說曆史如同一輛馬車一樣緩緩行駛的話,那麼這一駕名為“諸華諸夏”的馬車,已經開始偏移了曆史的軌道,朝著不知名的方向開始駛去。

.........

景元十年,春夏之際。

天子詔令,派遣大將軍周亞夫率兵十萬,馳援兩國,以鎮壓諸王叛逆。

而梁王也在天子多次“情真意切”的關心之下,終於坐上了馬車,朝著長安城而來。

這一年,天子劉啟的長子“劉榮”也已經成年。

長安城再次熱鬨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