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太子負荊、公主賜死,這便是陳氏!(1 / 2)

朝廷中的臣子們、天下的諸公們、宗室的那些人們、以及最重要的陳氏,他們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天子如果不願意低頭,那麼可以換一個願意低頭的天子。

事實上,宗室一開始是沒有想著讓天子低頭的,畢竟在他們看來這個事情和天子沒有什麼關係。

他們去找了在官渡的陳秋以及陳拓,想要讓陳秋給天子一點麵子。

那畢竟是天子。

可當陳秋以及陳拓拿出來證據,反問劉氏宗族,這些事情他們是否也知道的時候,劉氏的所有人都開始憤怒了,他們憤怒的不是陳氏的態度,而是憤怒他們儘心竭力的為天子處理麻煩,結果天子在某些重要的事情上對他們還進行欺瞞!

天子從頭到尾都沒有告訴他們這件事情中,還有天子授意!

於是,憤怒至極的劉氏宗族不僅沒有給天子繼續打助攻,反而是直接回頭給了天子一刀。

宗正直接前往高皇帝廟宇哭訴,甚至指責天子。

天子幾乎是在一瞬間,成為了萬夫所指的人。

民間對天子也開始有微詞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聰明了一輩子的、精明強乾了一輩子的漢景帝劉啟,隻是做了一個“試探”陳氏的決定,竟然要淪落到晚節不保的地步,這也令天下在暗中觀望的人看到了陳氏的力量和強大之處。

陳氏的底蘊竟然如此強大麼?

那麼.....

在這種威逼之下,天子會做出如何的選擇?

...........

未央宮中

大殿內的緊張氛圍已經持續了半個月,從朝堂上有大臣開始陸續請辭的時候開始,劉啟的神色就一直很難看,甚至有一段時間未央宮中的裝飾物每天都要更換。

這樣的低壓持續了半個月。

這一日,劉啟正在持續低壓的時候,太子劉徹來到了未央宮中。

劉啟抬起頭,眸色中帶著些許猩紅之態,他死死的盯著太子:“怎麼?你這個太子也要來勸誡朕麼?”

劉徹跪伏在地上,他抬起頭,與劉啟的眼睛直視,他隻是問道:“父皇,兒臣並不是來勸誡父皇低頭的。”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天子低頭,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與劉氏為敵!若父皇不願低頭,便直接下達聖旨,兒臣願意親自領兵,前去覆滅陳氏!”

劉徹的話音回蕩在這未央宮中,一旁聽到這話的王缺臉色都泛白了。

太子殿下啊,讓你來不是讓你來拱火的啊!

然而奇怪的是,隨著劉徹的這句話落下,那坐在大殿中的劉啟身上憤怒的波動卻漸漸的消失了,反而變成了一種十分平靜的感覺。

劉徹看著劉啟問道:“父皇,現在您冷靜下來了麼?”

劉啟這才是按著額頭,一邊吩咐著身旁的王缺,一邊說道:“你啊,有話就不能直說?”

劉徹低著頭,他輕聲說道:“父皇,兒臣說的是真心話。”

劉啟搖了搖頭,接過王缺遞過來的蜜水,喝了一口緩了緩心中的那口氣,然後才開口說道:“好一個都是真心話啊。”

他的聲音中帶著平靜,更多的是些許的無奈和困惑:“你認真的說一句,這一次真的是朕做錯了麼?”

劉徹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父皇在某些事情上,的確是做錯了。”

“依照兒臣對陳氏的了解,對老師的了解,陳氏以及老師會這麼憤怒,原因不在於父皇試探陳氏,也不在於父皇想要削弱陳氏的勢力。”

劉徹十分冷靜的分析著局麵:“自當年陳氏得勢的時候開始算起,到如今陳氏一共經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仁王、秦莊襄王、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四世皇帝以及秦武烈帝。”

“等到大漢建立後,陳氏又經曆了高皇帝、孝仁皇帝、以及孝文皇帝。”

“遍數下來,陳氏曆經了兩朝十四帝,其中有多少位對陳氏在暗中有試探?又有多少個在明裡暗中對陳氏動手?”

“除了在秦末時期,在四世皇帝的時候,因為趙高傷害到了黔首,陳氏哪一次生氣了?哪一次動怒了?”

劉啟緩緩的陷入了沉默當中,如果這樣說的話,好像的確沒有。

他看著劉徹:“你的意思是?”

劉徹沉默的點了點頭,之後才輕聲說道:“是的,陳氏此次動怒,是因為您將試探的手伸到了陳氏的族人當中,而且是一個女娘的身上。”

“這一次是沒有成功,可若是成功了呢?”

劉徹抬起頭,看著劉啟,其實心裡也是十分的迷茫:“父皇,如果成功了呢?您知道那個時候,陳氏與劉氏之間會發生什麼樣子的事情麼?”

“九王之亂方才過去,難道您真的想要和陳氏決裂麼?”

劉啟沉默的搖了搖頭:“不會成功的,在劉膘快要成功的時候,朕的人便會出現,將陳柔救下來。”

“朕怎麼可能讓陳柔出事?”

劉徹看著劉啟:“父皇覺著,隻要這件事情不會發生,這種先例便可以開麼?”

先例!

這兩個字出現了之後,兩個人都沉默了一瞬間。

劉啟歎了口氣:“是朕糊塗了。”

禍不及家人!

陳氏這一次如此憤怒,主要是因為劉啟根本不講道理,你想試探陳氏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出發,但你牽扯上還未曾成年的女娘,且是用如此下作、卑劣的手段,是否有有些過分了?

所以,陳氏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憤怒和姿態,因為陳氏要讓劉氏、亦或者天下人都知道一件事情。

陳氏的底線不可觸碰!

否則你便是要承擔起來這樣子做的代價!

劉啟再次陷入沉默:“如今之計,該當如何?”

劉徹看著劉啟說道:“父皇悄然去官渡陳氏,麵見老師,將這件事情說明,而後兒臣會以太子之身,親自前往官渡陳氏,為姑母做下的蠢事負荊請罪。”

“父皇下旨,即刻將姑母賜死。”

“與此同時,加封陳柔為安國長公主,賜儀,賜食邑萬戶。”

劉徹毫不猶豫的說出來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其實與之前劉啟給陳氏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天子親自去官渡解釋,太子親自去負荊請罪。

而在劉徹看來,這並不是多麼屈辱的事情。

為什麼不能低頭?

為了權利,怎麼低頭都不為過,當年高皇帝為了立國,不還是親自前去官渡陳氏尋找陳居先生,征得了官渡陳氏的同意之後才前往沛縣。

如今怎麼就不能低頭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