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完)(1 / 2)

正統二年的秋天。

這個秋天發生了許多事情,但在史書上基本上沒有記載。

在曹魏天子登基之後,魏國對於世家的縱容便更加放肆了,朝堂中大部分的官員全都出身世家,而那些寒門子弟,哪怕是有些才學的寒門子弟,也被擠到了一些不重用、或者說重要但卻沒有什麼權勢的位置上。

但不得不說,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某些程度上說,世家對於朝廷進展的推進還是很強大的。

曹魏天子在九品中正製度施行之後,得到了世家的幫助,從而完成了對境內大多數地方的掌控,並且還攻下了幽州邊境的一些蠻夷之地。

他們攻打這些蠻夷之地的原因並非是因為想要占領這些地方,他們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勞動力”罷了。

蠻夷之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

用自家的百姓當做徭役的話,死的多了還是要心疼的,畢竟這些人意味著穩定的稅收來源以及穩定的田地、糧食來源。

可用蠻夷之輩就沒有這種反應了,畢竟他們不過是耗材而已。

曹魏進入到了一種飛速發展的時期。

幾乎超越了大漢的發展。

正統二年,秋,九月十八。

秋風蕭瑟起,長安城陷入了一種寂靜的狀態當中。

九月十八日晚上,長安城境內發生了一場“政變”,這是在陳氏的史書中唯一對這一次事件有所記載的“描述”,史書中將其記錄為“政變”。

這場政變因為發生在“正統二年”,所以又叫做“正統事變”。

史書中沒有記載這個殘酷的政變之夜,但卻記錄了這一次政變之後的結果。

“正統二年九月十八,夜”

“長安驚變之事。”

“天子禪讓於賢王劉備。”

“臘月十九,帝崩,無子。”

是的。

翻遍所有的史書,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隻能找到這簡單的三行字。

沒有起因,沒有經過。

隻有簡簡單單而又看著令人心驚膽戰的“事變”“帝崩”“禪讓賢王”幾個大字。

後世中對於這件事情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和討論,但在“諸葛遺書”出土之前,史學界一般認為正統事變是由劉備發動的一場政變,目的便是為了登基,坐上皇帝的寶座。

也正是因為這個認知,所以劉備劉玄德在後世的名聲並不算很好,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差的了,甚至比曹操還要差一點。

曹氏的族人一直說,曹操本人並沒有稱帝,但是劉備卻稱帝了,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一直說曹操有野心的劉備才是最有野心的。

並且感慨當年青梅園中的三個故交,最後竟然隻有曹操沒有叛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諸葛遺書”的出土。

在諸葛遺書上,記載了這件事情最真實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則是令所有人都有些沉默。

“先主欲清君側而還大漢之安,然則大漢境內之世家以此為由,征討劉漢霍亂蒼生,先主為天下蒼生之苦楚而受之脅迫。”

“先主直言,昔年全天下蒼生之人,如今隻剩所謂私心。”

“門戶之見無法破除,則大漢無以為繼。”

這是諸葛遺書中最重要的幾段話,諸葛亮一直被認為是匡扶漢室最堅定的代表,即便是在劉備稱帝之後,也一直輔佐劉備、乃至於輔佐劉備的孩子、劉漢皇室的最後一點香火。

他為大漢征戰多年,最後也為了天下蒼生而選擇了結束這一切。

在後世中,諸葛亮也同樣被稱之為“千古第二相”。

為何是千古第二相?

因為千古第一相同樣生在這個時代。

他與諸葛亮多年為敵,最後甚至幫助自己輔佐的人一統天下,成為天下之主。

大虞丞相“祖天師”。

而從諸葛遺書中提取出了重要信息的後世之人,也終於猜測了這一段曆史。

他們認為,在正統二年九月十八的這個夜晚劉備或許是準備清理、整頓朝綱,將那些已經忘記蒼生、忘記百姓,隻想要享受、隻想要成為世家,成為特權階級的“友人”整肅的時候,那些“人”和“世家”聯合在一起,以天下大亂為“把柄”,要挾劉備,最後促使了劉備登基。

在那場事變中,死去的、被稱之為叛逆的“林澤源”是站在劉備這邊,幫助劉備想要整頓朝綱的。

整個正統事變隻死了這樣子一個人,這是從小跟隨在劉備身邊的“貼身侍從”,說是侍從,其實更像是弟子。

在多年前,他便已經是“西園八校尉之一”,也是“執金吾”了。

無論這些事情到底是什麼,總而言之,正統事變結束了,就在正統二年的臘月十九。

正統二年,九月二十日。

大漢天子“劉民”下達詔書,表示自己登基以來,行事荒誕、暴虐無度,導致大漢成了如今的樣子,加上他沒有子嗣,不能夠讓大漢繼續傳承下去,所以他要禪讓。

禪讓給自己的叔祖,賢王“劉備”。

與正規的程序不同,劉備接手天子位置的時候,並沒有走三請三讓的流程,反而是在天子詔書下達的時候,就接受了這個位置。

劉備成為了大漢天子。

未央宮中

正統二年,九月二十日。

劉備坐在那裡,看著麵前的劉民,眼眸中帶著些許悵然和疲憊,經過正統事變之後,他的身體一下子就蒼老了下去,比之前更加蒼老。

劉民隻是笑著說道:“叔祖,您老了。”

他招了招手,讓劉備坐下,臉上滿滿的都是感慨。

“當年我一直以為,是您想要搶奪我的這個位置,可是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想要這個位置的並不是你,但你卻一定要坐上這個位置。”

劉民此時像是解脫了一樣,隻是笑眯眯的、輕鬆的說道:“如今,叔祖終於坐上這個位置了,或許那些人也終於可以放心了。”

劉備隻是繼續沉默著。

劉民則是一點都不在意,繼續說道:“這大漢的江山,也都交給您了。”

他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我沒有守住這江山社稷,但希望叔祖您能夠守住,若是實在守不住的話”

劉民突然一笑,他看著劉備:“若是實在守不住,便提前做一些準備吧。”

劉備隻是依舊沉默著,而劉民則是站起身子來,搖搖晃晃的朝著後宮中走去。

正統二年,臘月十九。

帝崩。

正統二年,也就是曆史中,大漢依舊使用“承泰”這個年號的最後一年的臘月二十五,天子劉備在匆忙之中登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