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知道為什麼司馬懿這麼能活,但人們也都知道,這或許是注定的。
蒼天不會為了誰而改變,而世上的事情也不會因為而推移。
這便是世道,這便是曆史,這便是一切的根源。
正統二十五年的冬天。
在一片痛苦的哭聲中,大魏的第二位天子——或者說第三位天子曹叡,在這個冬天緩緩閉上了眼睛。
大魏天子崩,而朝廷內外的事情並沒有太多改變。
因為從正統二十三年開始,曹叡因為身體的緣故,就已經將朝政逐漸的交到了丞相與大將軍的手中,而他則是在朝廷上把控一切。
在大魏天子曹叡逝世之後,他留下了詔書,令皇太子“曹芳”即位,成為大魏的下一任天子。
並且在臨終前將朝中上下所有的權力交給了陳英,並且將軍隊的權力一分為二,一部分由陳英掌控,另外一部分則是由司馬懿掌控。
實際上,曹叡臨死之前,曾經想過在死的時候不惜一切代價將司馬懿也帶走的,但.
在正統二十五年的秋天發生了一件大事,也正是這件大事導致了曹睿不僅不能夠殺死司馬懿,反而是要將軍隊的一部分權力交給他。
正統二十五年,大漢伐魏。
這是大漢丞相諸葛亮第五次攻伐魏國,在正統十二年到正統二十五年的這十三年時間內,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魏國的攻打。
諸葛亮在打仗方麵並不算十分擅長,但他卻知人善任、而且對於內務十分精通,並且這位是天下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所帶領的軍隊中還有這世上最一流的將領。
在這種情況下,大魏方麵能夠對抗諸葛亮的人並不多。
或者說隻有兩個人才有這麼全麵的能力。
其一,大魏丞相——陳英。
其二,大魏大將軍——司馬懿。
那麼,讓誰去對抗諸葛亮?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司馬懿。
總不能讓陳英去對抗諸葛亮吧?這並非是說陳英的能力不如諸葛亮,是因為如今魏國朝堂的局勢太過於暗潮洶湧了。
若是此時殺了司馬懿,轉而讓陳英去對抗諸葛亮,那麼在陳英離開琅琊的時候,恐怕就是大魏改天換日的時候了。
相較於未來的風險來說,眼前的危機才是最恐怖的,因為如果不把眼前的事情解決掉,那麼日後的“前途”即便是再怎麼寬廣,對曹氏的皇族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就是為何不殺司馬懿的原因。
而正統二十六年的春天,在冬天降下覆蓋了整個魏國的雪花融化了之後,整個魏國都變得十分清晰了。
大魏天子曹芳登基之後並沒有對朝廷的人事關係進行多大的更改,反而是繼續勵精圖治,繼承了曹叡留下來的一係列政策,而這一係列政策則是將整個大魏的發展推向了更高潮。
正統二十六年,大漢的丞相與大魏的上將軍相互攻伐,兩方勢力誰也不肯退卻。
諸葛亮一心北伐,想要興複漢室,而司馬懿則是知道自己要拖足夠長的時間,他不能夠那麼快的解決掉諸葛亮這個心腹大患,因為他自己也是曹氏的心腹大患。
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第二天死的就是他。
他如今還沒有做好準備,做好那個直麵陳氏與天命的準備,他必須是小心翼翼的等待著。
正統二十六年的時候,大漢與大魏兩方攻伐,而在西邊的大虞則是埋頭發展。
大虞的天子張成推行了一係列利國利民的政策,其中有鼓勵農業發展的,也有鼓勵工匠、商人等發展的,他從來不會打壓任何一個方麵,並且還對那些看似卑賤的事情大加鼓勵,甚至親自去嘗試、學習。
大虞皇宮的內部,天子專門讓人開墾出來了一片用來種植的菜地,並且不是那種平日裡也不怎麼來,隻是用以看的“帝後耕織園”,而是那種每過幾日都會來仔細照料的真實土地。
除此之外,天子還將一座宮殿劃分出來,用以做一些“工匠”所做的“瓷器”、“研究”等東西。
在皇宮之內,他和皇後仿佛就是兩個尋常的、普通的黔首一樣。
正統二十七年
大漢丞相諸葛亮在和司馬懿的戰爭中,徹底的被司馬懿給弄的沒辦法了。
這個時代雖然已經開始使用“兵法”,但在某些方麵還是較為“講禮”的,比如司馬懿懸掛著免戰牌,大漢方麵就真的不再出兵,而是令司馬懿等人休養生息。
大漢丞相為了逼迫司馬懿出兵,將女人的衣物、裙子送給了司馬懿,嘲諷他像是一個女人一樣不敢應戰,甚至還讓前來的人特意溫和的嘲諷。
這樣的目的很簡單,逼迫司馬懿出兵。
司馬懿是怎麼做的呢?
他穿著女人的裙子,站在兩軍陣前,跳了一支舞蹈。
除卻有點不好看、有點蒼老、有點醜、有點令人不適之外,其餘倒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司馬懿便這樣一日日的拖著。
當然,他不是白白的在這裡一日日的等著,而是他的“手段”正在進行,是需要等待和時機的。
正統二十六年的秋天,大
魏天子下了三四封詔書,詢問司馬懿為何不敢開戰,也不能退兵,這三四封詔書中的文字和語言一次比一次的銳利、直接。
而司馬懿全都十分恭敬的回複,表示自己一定會退兵的,請求曹芳再給自己一點時間。
正統二十六年的十一月。
長安
未央宮中
劉禪拿著一個蛐蛐正趴在地上看著玩,他的身旁,常侍“黃皓”一臉正經而又帶著幾分諂媚的站在那裡,讓人感覺他既像是一個好人,又像是一個壞人。
“陛下——陛下”
他跟在劉禪的身後,臉上帶著恭敬而又從容的笑意:“陛下,前線傳來了消息。”
黃皓有些擔憂的說道:“據繡衣使者所言,丞相的身體這些天來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丞相在前線的時候,每每看戰報,總是要熬到子時左右,這對丞相的身體也是一種十分嚴重的消耗啊。”
他的臉上全部都是懇切:“奴婢還聽說,前幾日丞相得了風寒,卻不去看,而且軍中哪裡有什麼好的醫者呢?”
“這幾日,奴婢聽聞扁鵲正在長安城中為百姓治病,奴婢想著,不如請丞相回來,然後再讓扁鵲為丞相治病?”
談及諸葛亮的身體,劉禪便暫時放下來了手中的草同樣眼睛中閃爍著擔憂。
“你說的有道理,相父的身體一向不是很好,若是在前線累壞了怎麼辦?”
隻是劉禪還有些猶豫:“可是,朕用什麼借口請丞相回來呢?”
“丞相的性格從來都是十分倔強的,若是以為他看病為理由讓丞相回來的話,丞相一定會拒絕的。”
黃皓的眉眼在眼眶中轉了兩圈,最後笑眯眯的說道:“陛下,為何不說是您的身體出了問題呢?”
他的聲音中帶著意味深長:“丞相是一向是最心疼您的,若是你的身體有問題,沒有辦法處理朝政,那麼丞相肯定是會第一時間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