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方麵,大漢天子劉禪已經遞交了國書,願意以禪讓之禮,將天子的位置禪讓給大虞皇帝“張成”。
事實上,即便是大漢天子不下達這一封詔書也可以。
隻是,大漢天子劉禪畢竟是仁德之輩,他不願意讓長安城內的百姓與當年秦的百姓一樣,跟隨自己、以及大漢一同滅亡。
所以他選擇了“禪讓”。
而這也並不是說當年秦武烈帝的選擇不對,秦武烈帝並沒有強求任何一個人追隨自己一同為大秦陪葬。
是那些“老秦人”以及眾多的臣子們想要為大秦送最後一程。
這便是兩個朝代的一些區彆了。
秦人剛烈,而漢人則是骨子裡帶著些許的“柔和”。
盼同十年。
冬。
大漢天子下達詔書,三請三讓之後,在第四封詔書下達的時候,大虞皇帝終於接受了大漢天子的禪讓,最後成為了整個天下的君王。
張成即位之後,下達的第一封詔書便是加封。
各種各樣的加封。
他加封最多的是死人,比如追封自己的父親“張角”為“大羅天武德大賢良師至聖先師太祖武皇帝”,加封自己的母親為“懿文太後”。
加封已經逝世了的趙雲、董卓、賈詡等諸多文臣武將。
然後是活著的人。
加封祖天師為正一品“丞相”,加封祖天師為“太傅”“司徒”“司空”,為祖天師集齊了三公的虛銜稱號,加封祖天師為“鎮武王”——沒有封地的那種。
之後便是加封宗室。
在張氏宗族的盼望之中,張成的各種加封如約而至——但卻讓他們有些不滿。
因為張成的各種加封全都是“虛銜”,就連“親王銜”也是如此,根本沒有封地、也沒有實際的權力,有的隻是一些“虛榮”。
但張氏的宗族們卻並不敢說什麼,因為那位手上沾滿了張氏鮮血的“祖天師”還在。
在大虞建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鬨過了,那個時候他們依仗著自己是張成的長輩,所以在張角死了之後,與張寶他們一起作亂,然後被祖天師殺了近一半的人。
而加封完畢“張氏宗族”們之後,張成下一個加封的便是“曹氏”以及“劉氏”。
加封曹氏的“曹髦”為“高貴鄉公王”,加封劉氏的“劉禪”為“安樂鄉公王”,兩個封王都沒有什麼特彆大的權力,也都是隻有虛榮。
但對於曹髦和劉禪來說,已經讓他們十分滿意與知足了。
這些加封全部都完畢之後,張成做出了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加封。
張成加封陳氏現任家主陳澤熙為“大虞安武鎮國王”,加封陳氏下一代家主、如今的陳氏嫡長子“陳默”為“大虞鎮文安國王”。
追封陳氏先祖“陳野”為“道教”也就是“太平道”至高神靈領袖,與自己的父親“大賢良師太祖帝君”、“三清道尊”平起平坐,都是道教的至高領袖。
這一個加封並沒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畢竟大家都知道天下一統之後,無論是誰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都是要加封陳氏的。
而加封陳氏,必定是要追封陳氏的曆代先祖的。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可以見到“王”,那麼數量最多的應該就是陳氏的宗祠了。
陳氏的宗祠中,曆代先祖哪一個不是王,都不好意思列在靈位祠堂之上。
不過經過曆代帝王的加封,陳氏的每一個先祖似乎都是“王爵”了。
甚至後世的帝王傳承中,還出現了一個地獄笑話。
有一代帝王因為想要追封一個從來沒有人追封過的“王”,所以他在陳氏的祠堂、族譜中來回的尋找,最後也沒有找出來一個不是王的陳氏先祖.
於是他乾脆找了一個不是陳氏嫡長一脈的有功之臣,然後追封其為王。
而這個帝王的追封也給其他的帝王提了一個醒,從此之後,就連追封不是嫡長
一脈的陳氏先祖也要搶著了。
這是後話。
盼同十年,冬末。
在大虞皇帝正式繼承了這個位置之後,天下的氣象一新,和平與安定的生活終於降臨了這一片大地,那持續了百年的動亂終於結束了。
人們安靜的生活在這世界上。
盼同十一年,大虞皇帝張成改元“安平”,希望天下太平安定。
安平元年。
大虞皇帝張成立長子張澤為太子、另其監國,也正是這一年的冬天,大虞皇帝張成病逝。
在無儘的痛苦之中,張澤繼承了皇位,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所以他沒有更改年號,繼續使用了“安平”這個年號。
安平二年。
張澤下令遷都。
遷都的目標正是“洛陽”,這一座中原城池。
大虞的一些古老世家、權臣們的根基全都在南方,自然是不願意遷徙的,但張澤也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更要遷都。
世家們本來還想反抗,但“祖天師”在他們想要反抗的那一天上朝了。
這位功勳卓著,已經將近一百歲的老人自從天下一統後就再也沒有上朝了,而今日為了“遷都”的事情上朝了。
他的身旁,新任的“安國王”,陳氏如今的嫡長“陳默”站在祖天師的身邊。
陳默無聲的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於是一些人想起來了那個傳聞,那個“祖天師”身份的傳聞。
安平三年,春。
遷都終於完成了。
也正是這一年間,大虞那些開國的臣子們再次死去了不少。
祖天師坐在自己的院子中,有些時候為自己漫長的生命感覺到痛苦。
這百年間,他看著亂世出現,又親手埋葬了亂世。
如今天下終於太平,他感覺自己的使命終於完成了。
他想要閉上眼睛休息,但上蒼並沒有饒過他。
於是,祖天師繼續奮鬥。
安平五年,冬。
祖天師看著麵前的堪輿圖,看著這一切的一切,他躺在了院落中的躺椅上,皇帝張澤站在他的身旁,臉上帶著傷心之色。
“八千裡地山河.”
“父親。”
“天下太平了。”
【漢末三國卷·朱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