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子?
聽到衛寧的這個回答,陳瀟不由得嘲諷的笑了一聲。
而陳瀟的反應出乎了衛寧的預料,當年劉氏與陳氏是有姻親關係的,而陳氏也同樣是護衛大漢的力量之一,在漢末的時候,曾經幫助大漢再次穩定。
可為何如今的陳瀟會是這樣的反應?
“您為何發笑?”
衛寧臉上帶著迷茫,他是真的沒有弄明白這一點。
陳瀟搖著頭歎了口氣說道:“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大漢天子。”
他沉默了一瞬後,看著衛寧,聲音略微有些低沉。
站起身子來,站到了那懸崖之邊,看著遠處雲霧翻騰。
“世上的人都以為當年劉湛逃走了,甚至在民間攪弄風雲,可若真的是如此,先帝們會沒有絲毫反應,任由這位繼續攪弄風雲麼?”
陳瀟的聲音中帶著些許憐憫。
“真實的情況是,朝廷諸多大世家、乃至於王謝兩族都知道一件所有人都心口不宣的秘密。”
“當年長安城門開,大漢最後一任天子劉禪開城門而降,最後禪讓於大虞的明帝。”
“明帝見狀之後,便前往大漢的高祖廟中,準備祭祀高祖——畢竟大虞的皇帝是要承襲大漢天子禪讓的,這是一種程序的正義,必須要走,否則便不能夠證明大虞的正統。”
“明帝既然不打算走暴力的征服路線,而是準備走懷柔的路子,自然而然也就是要祭拜大漢高祖的,這是於情於理都說的過去的事情。”
“而到了高祖廟後,卻發現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
陳瀟轉過頭,眉宇中都是憐憫,像是看到了一個十分可憐的可憐蟲一樣。
衛寧的聲音有些沙啞,他覺著自己的嗓子十分乾涸,像是裂開的大地一樣,些許痛感和鈍感讓他覺著十分不適。
“發現了什麼?”
隻是這幾個字也是他從嗓子裡麵壓迫擠出來的。
陳瀟搖了搖頭說道:“他們發現了五皇子劉湛自刎於高祖廟中,鮮血灑落了一地,甚至濺了不少在高祖像身上。”
“這個消息當即立刻封鎖,而且是劉禪要求封鎖的。”
“明帝思索之後也就同意了,大漢與大虞的合流、或者說大漢天子的禪讓儀式就在眼前,如果此時五皇子自刎的消息傳出去,這對大漢、對大虞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所有人都保持沉默。”
陳瀟看著臉色蒼白,整個人都似乎要暈倒了一樣的衛寧說道:“你們但凡詢問一下王謝兩族呢?”
“這雖然是一樁隱秘之事,但也不算那麼的隱秘,至少在上流社會中,是人儘皆知的事情了。”
衛寧沉默的坐在那裡,想起來往日的一樁樁一件件,最後竟然哭笑出聲來。
一張臉似笑如哭,一張臉似哭如笑。
待到他的情緒逐漸的平息下來,陳瀟才看著衛寧道:“我大抵上知道衛氏的遭遇了,被招搖撞騙的那位劉五太子的後人騙了。”
他有些不理解。
“你們衛氏好歹也算是江南四大世家之一,為何會相信一個江湖騙子?”
衛寧將思緒整理,他看著陳瀟說道:“如果我說,為那個江湖騙子擔保的人,是“夜氏”的人呢?”
“那個被人稱之為嶺南王的夜氏!”
陳瀟陡然一挑眉。
嶺南王?
夜氏?
如果是夜氏的話,那倒不怪衛氏會相信了。
畢竟夜氏雖然名聲不顯,好似不是什麼大氏族的樣子,但其實夜氏暗中的力量十分強盛,當年幫助天子登基之後,天子便許諾將嶺南一帶暗中交於他們掌管。
雖然本朝不封實際上的“王”,即便是宗室子弟、皇子也不例外,隻給一個“虛銜”而不給封地,放著他們在京都之中。
但“夜氏”在實際上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嶺南王了。
畢竟嶺南一帶的三郡八縣郡守縣令設置,朝廷基本上是不管不顧的——僅僅是在當年那位皇帝在位的時候,先帝登基之後,便將這種“暗中的默契”給直接打破,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派遣了朝廷任命的官員前去接管嶺南一帶。
而且,派遣的還是陳氏子弟。
嗯。
那位陳氏子弟去了嶺南一帶的某個郡之後,直接殺了一十八個作惡多端的夜氏子弟,並且親自提著人頭去找了當代夜氏的家主,詢問他是不是想謀反。
乾脆利落。
那位夜氏的家主倒是沒敢說什麼,但可惜的是,那位夜氏家主的長子、準確的說是嫡長子卻忍不了,直接怒斥那位陳氏子弟,甚至還想動手。
而敢於出門、尤其是去嶺南這種地域的陳氏子弟自然是有點本事的——他是墨家遊俠一脈當代的矩子。
在夜氏家主的嫡長子準備動手的時候,一劍把他砍了。
砍了之後還要問一句“夜家主有意見麼?”
可以說是十分囂張了。
那位夜氏家主依舊表示:“小兒無狀,您殺得好。”
自那之後,朝
廷與夜氏的爭鬥便一直沒有停止,但那位陳氏子弟在嶺南一天,嶺南就歸屬於朝廷一天。
而不屬於嶺南王夜氏。
到了當今的時候,更是特意在嶺南單獨設置了意州,取先前“交州”之名,並且令那位陳氏子弟為交州州牧、兼任交州大司馬。
軍事、政務兩手抓。
這位交州的州牧、大司馬,幾乎是成了新的“嶺南王”,這也是夜氏十分不理解的事情。
我們當嶺南王和陳氏的人當嶺南王有區彆麼?
如果讓當今陛下聽到了這個疑惑,一定會說:“當然有區彆。”
陳氏的人當嶺南王,那嶺南還是朝廷的;但你們夜氏的人當嶺南王,那嶺南可就真不一定是朝廷的了。
對了。
那位陳氏子弟有一個兒子,與陳瀟同輩,行七。
“看來,夜氏早有了謀逆的心思。”
陳瀟沒有花費多少力氣就將所有的線索串成了一串。
夜氏有謀逆的心思。
這一點是絕對的。
所以他們哪怕是知道“大漢天子”是假的,他們也想要這位假的大漢天子成真,而他們也一定是在暗中與這位大漢天子有了什麼“協議”。
等到大漢“複國”之後,再次封賞他們“夜氏”一個什麼東西。
而這一次,一定不隻是單純的當“暗中”的嶺南王。
所謂從龍之功,夜氏的人做的十分熟練。
說什麼複興大漢、說什麼光複漢室、承襲大漢高祖之風,不過是滿嘴巴的道德思想,滿心間的功名利祿。
“衛氏、或者說你接下來準備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