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之間大多數都是認識的,並不是說你是江南的世家所以在京都就沒有麵子,而在京都的世家在江南就沒有麵子了。
在某些常人看不到的地方,這些世家其實都是一體的。
很快的,這兩個人就沉醉在京都的繁榮與熱鬨中了,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夜夜笙歌。
甚至他們好像看起來一件正事都沒有做一樣。
勤政殿中
陳瀟坐在張皖的對麵,臉上還帶著些懶散的笑容,整個人看起來不像是一個世家公子、更不像是朝廷大員,反而像是一個吊兒郎當的世家紈絝。
“我說你整天能不能有個正行?”
張皖按著自己的額頭,感覺自己看一眼麵前這個小子,整個人的脾氣就上來了。
他的年紀實際上較之陳瀟是大了不少的,當年先帝讓陳瀟當他伴讀的時候,他其實還很不樂意,但後來慢慢的在與陳瀟的相處中就開始覺著陳瀟這個人還是不錯的。
陳瀟聽了張皖的話,隻是打了個哈欠:“我說陛下啊,這有什麼沒正行的?”
“忙碌了這麼長時間,我隻是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這還沒休息兩天呢,就被您拉過來了。”
他坐直了身軀,臉上帶著一抹好奇的神色。
“話說您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啊,才把我叫過來。”
“我最近應該沒乾什麼事兒吧?”
張皖隻是瞥了一眼陳瀟,而後心裡更加來氣了,他擺了擺手,讓身旁的常侍將手中的信件遞給麵前的人:“這是道卒這些時日記載的關於“謝玄”以及“王獻之”的事情。”
“你瞧一瞧,看看能不能看出來點什麼、”
謝玄?王獻之?
陳瀟連看都沒有看那奏疏,隻是接了過來,隨手放在一邊:“他們來,應該是聽到了一些風聲,所以替世家子弟來試探的。”
“這幾日他們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在連續京都的一些世家?”
“希望能夠將這些世家全部都串聯起來。”
“或者說是想看看他們的打算。”
張皖皺眉沉思,陳瀟雖然沒有看這奏疏,但卻將奏疏中的內容說了個七七八八,他皺著眉頭:“那你的意思是,就這樣放任他們去做?”
陳瀟點頭:“陛下。”
他輕聲說道:“您應該知道,當那件東西被徹底的塑造出來之後,這世上沒有任何的人能夠阻擋曆史的進程。”
“正如同當年被壓迫到了極點的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一樣,這是屬於曆史的進程,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妄圖阻攔的人,都被那滾滾前行的車輪給碾壓破碎了。”
張皖聽著陳瀟的解釋,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他才終於歎了口氣。
“也罷。”
“便聽你的吧。”
“天工司那邊已經將消息給你了吧?那件東西最遲今年冬日便能夠徹底弄出來、繼而可以大麵積的擴展使用。”
“而那個時候,便是對九品中正製度進行最後一擊的時候。”
陳瀟神色肅然。
“臣明白。”
.........
街道上
晃晃月光照亮著街道,陳瀟則是坐在馬車上,眉宇中帶著些許複雜的情緒。
整頓江南世家也好、削除夜氏的統治也好,其實都是在為了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做準備,一件對世家沒有好處、甚至會形成另外一股力量讓他們對抗世家的事情。
其實有些時候陳瀟覺著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分裂”,他既是陳氏的世子、又是朝廷的官員;他一邊削弱世家的力量,另外一方麵則是要掌管
陳氏的力量。
他的身份在世家之子與朝廷命官、皇帝心腹之間來回切換,甚至有些時候,陳瀟都覺著自己分不清到底哪一個是自己了。
他長歎一聲。
“去天工司。”
馬車車夫聽到了陳瀟的吩咐,沉默的駕馭著馬車調轉方向,而沒有絲毫的疑惑與遲疑,哪怕如今天色已經晚到了這種程度。
洛陽是有宵禁的,但這種宵禁對於陳瀟來說,幾乎等於沒有。
天工司門前
陳瀟站在這裡,看著這一座由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衙門,心中感慨更是甚多。
當年他七八歲的時候便追隨自己的伯父學習“墨家機關術”,或者說學習能工巧匠們所傳承下來的“技術”,繼而將他們不斷的發展完善。
直到當今聖上臨朝,他在皇帝的授意下建立了天工司,全力研究各種利國利民之術。
這許多年來,許多改善民生的農具、乃至於市麵上所需要的一些“工具”等,全都是出自天工司。
而天工司從建立開始,一直到如今為止,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件東西、或者說一門技術叫做“印製”。
本朝開國之初,事實上國內的一些力量還是相對來說較為平衡的,世家、寒門、甚至是百姓們都可以進行學習,讀書識字,繼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是後來,一切都變了。
穆宗皇帝的時期,世家猖獗,開始不斷的擴張屬於自己的權勢。
而穆宗皇帝因為當年並非是太子、而是一位普通的皇子、甚至連“王”都未曾封賞,所以當年跟隨不少紈絝子弟玩的來,後來他當上了皇帝,礙於情麵也不好收拾那些原本與他交好的人。
或者說,他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
因為他的皇位來曆不正,得不到那些真正的大才支持,於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隻能縱容世家。
因為世家在支持他。
穆宗皇帝在位二十年,時間不算很長,但就是在這二十年的時間內,大虞內部的寒門、普通民眾階層上升、讀書的渠道開始一點點被封鎖起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穆宗皇帝之前,大中正官共有九位、小中正官共有十八位。
大中正官中,除卻一位為陳氏家主外,其餘八位中五位是寒門、士子、亦或者出身貧野的人,小中正官中甚至有十二位是如此。
可穆宗皇帝時期。
九位中正官除卻一位是陳氏弟子,剩餘八位中七位都是世家子弟,剩餘的一個是投靠了世家的寒門。
小中正官中,更是十八位全都是投靠了世家的寒門、亦或者小世家。
穆宗皇帝掘了大虞皇朝的根。
哪怕經過肅宗、先皇、當今三個時期,這種狀況也沒有太大的改善。
“吱呀——”
陳瀟推開麵前的門,緩緩走進天工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