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河此時還先入為主的以為,搭上伍相這條線,自己異時代人的身份就會不保了。
這樣一來老陳家不就間接出名了嗎。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似乎也不必太過提前焦慮。
“兒子,你彆嚇唬媽,你平平安安的比那些虛名重要。”
陳母被陳江河這慷慨激昂的台詞震到了,怎麼感覺即將失去這個兒子。
有種說法是,孩子培養的出色了,是國家的,孩子平庸了,才是自己的。
但實際上,有幾個父母不想孩子飛得更高更遠呢?
可現實中,這些為人父母的養老問題也真正不容忽視。
無怪乎四合院時代甚至幾十年後,人人都想養兒防老。
往往越是抱著這種心思的人,最後越希望落空。
比如原劇中閻埠貴還有劉海忠兩口子。
一個摳摳搜搜算計孩子們,一個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
這種環境下,能教育出溫良恭儉的孩子才怪。
一個沒有基本道德素養的孩子,你還指望他長大能給父母養老?
不拔氧氣管就謝天謝地了。
“老媽,現在咱家是不愁吃喝了,但天下有更多的人吃不上飯。
我的意思是,以後得好好工作,為建設新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人生價值。
萬一一不小心我就做大做強了,就能幫助更多人呢!”
陳江河一早就打定主意,自己的空間不能讓家人知道。
現在當然隻能說些片湯話,先把人穩住再說。
“哎,你有這心當然再好不過了。”
陳母沒想到自己兒子還有這種遠大抱負。
在幾千年‘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狹隘思潮下,陳江河這絕對算股清流。
隻是能走多遠,能做多大事兒,又另當彆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