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學工笑道:“我倒是想給她買,但我沒票啊。自行車票沒有,工業票沒攢夠,要不,你借我點,回頭我攢了再還給你。”
沒有專門的自行車票,就需要30張工業券!
開玩笑的人打著哈哈把這事岔過去了。
其實江學工在煤礦工作了幾年之後,有想過把家搬到縣城去,但是那時候老母親健在,她不願意出遠門,而且她覺得留在農村她和兒媳婦也有事乾,能自食其力,到了城裡,她倆就是吃閒飯的,就算能接點零活賺錢,但是什麼東西都要花錢買,沒法自己種,那負擔肯定很重。
所以,思來想去,婆媳倆決定不搬。在買東西還不需要票的時候,就讓江學工斥“巨資”買了自行車,自己騎車上下班。雖說是辛苦了點,但長遠來看也是為了幫他減輕負擔啊。
後來趕上饑荒,在農村還能挖野菜,自留地裡多少還能出產一點東西,更證明了當初決策的正確。
再後來就習慣了,沒再想搬家的事。
女兒上學的時候,小學就在村子裡上,初中被他轉到了縣城,他每天騎車帶著她上下學,午飯就在學校吃。孩子爭氣,考上了中專,畢業分配工作,回了戶籍所在的公社供銷社當會計,工作清閒,工資挺高,離家也很近。
可惜她奶奶沒活到今天,沒享上孫女的福。
現在被人這麼打趣,江學工的腦子裡又冒出了搬到縣城住的想法。他對老家沒有太深的感情,父親去世早,他也早早的就看透了人情冷暖,那時候,本家的叔伯,嫁了人的姑姑,都瞧不起他們家,覺得他們孤兒寡母肯定過不好日子,不值得結交。
尤其是他三姑,嫌貧愛富的嘴臉表現得十分明顯。對他們母子倆那叫一個不屑一顧。後來他在煤礦工作,生活過好了,又巴了上來,他對她沒有好感,態度也是不冷不淡。
這樣一群本家和親戚,有什麼好留戀的?
正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