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誌工作認真肯吃苦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不是?小江同誌年輕,臉皮薄,下了鄉並不能和農民兄弟打成一片。
那些農村大娘大嫂們說話沒分寸,嘴上沒個把門的,什麼話都說,炕上的事都能拿來吆喝,前兩年小江跟著一起下鄉,他們這些老同誌不光要賣貨,要和村裡人打交道,還得分神照看她,說實話,他們是真的不想讓她去。
幸虧她今年自己想通了,開竅了。
“行,那就這麼定了。”
領導趕緊拍板,生怕晚一秒她會反悔一樣。
她才不會!
1971年6月15日,寧安比平時早了一個小時來到單位,幫著同事們整理好貨物,目送他們挑著筐遠去,然後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寫東西。
還不到供銷社的正式開門時間。
現在這個時間段,做什麼事情都不方便。
寫文章發表?出書?沒稿費!
翻譯書籍?彆逗了,五十年代的確有一批職業翻譯家,翻譯稿的稿費比原創稿費還要高,據說有一位職業翻譯家,月收入快要上千了,但是從“反右”開始,稿酬就開始走下坡路。在十年期間,一切稿費取消,翻譯稿也算稿費,自然也就跟著一起取消了。
部分職業翻譯家被調去翻譯供內部參考的所謂“黃皮書”和“灰皮書”,純屬義務勞動,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