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全本免費閱讀
整個機床廠的工作氛圍是特彆積極向上的。
寧安很喜歡這種氛圍,也很喜歡和這些熱愛工作的工人師傅們打交道。
是的,熱愛。
他們不是後世的打工社畜,是真的以廠為家,把廠子的事當自己的事,為了工作,他們可以不眠不休,可以廢寢忘食。
他們的水平不見得有多高,但是他們肯吃苦、肯鑽研、肯奉獻。
小桔子說:“這個你不能對比,他們熱愛工作以廠為家,是因為廠也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生老病死一切包辦,連孩子上學廠裡每年都給書包費、書本費、學雜費補助。感情都是相互的。”
寧安深表讚同:“工人和廠子的鏈接這麼深,所以後麵國營廠倒閉、工人下崗的時候,陣痛才會那麼強烈。”
小桔子歎氣:“唉,社會的前進總是會經曆這樣那樣的問題,總是會有人犧牲,有人受益。這都是在所難免的。”
1972年底,一向積極向上的機床廠,氣氛卻有點低迷,低迷中又帶著一股一往無前的倔強。
寧安這個機床廠“百曉生”自然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國的機床事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發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農用機械、汽車、鐵路、礦山等大型工業的發展。
但是,國際形勢嚴峻,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嚴重,我國機床工業的技術進步緩慢,陷入了低水平重複生產的怪圈,產品合格率不高,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機械工業部想儘辦法,從國外引進了幾台先進機床,分給一機部下屬的機床廠去研究學習,津市機床廠也分到了一台。
這台進口機床身披大紅花進廠的那一天,整個津市機床廠都歡天喜地,就差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