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的觀點中,人的意識體係同時存在著兩套係統。
一套為隱態係統,其中包含著人的來曆、秉性、天分以及過往的經曆等內容,這是先天所賦予的,故稱之為“元神”。
元神是獨立的,不受命主控製的,它想乾什麼也無需經過命主的同意,但又跟命主有著生生世世千絲萬縷的聯係。
而另一套係統,則屬於顯態的,是由人生成長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個人經曆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也就是今人所說的“思想”與“性格”的結合體,故稱之為“識神”。
在這兩套意識體係中,作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是後天的識神。人的種種想法、觀念、行為等,都是由識神主導而產生的。
識神渾濁而好動,一刻不曾停歇,因此就有了七情六欲,泛濫不止的表現,使人終日迷惑顛倒,耗氣損精。
然而在這後天識神的背後,還潛藏著一點先天的靈明,它虛寂無為、安然自適,卻又通達內外,生機無限。沒有心機欲望,亦無關利害是非,隻是乾乾淨淨,一片純真罷了。這就是大道所賦予人的先天種子——元神。
人的一生從嬰兒開始,元神與識神就會產生此消彼長的變化。
例如嬰兒到孩童時期,元神的力量會更大一些。單純、天真、善良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時不時冒出來的,讓成年人驚歎不已的靈性,這些行為的表現,都源於小孩子的一顆乾淨無染的“赤子之心”,其實就是元神在發揮作用。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豐富見聞經曆,在日複一日的欲望交織和得失計算中,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純真天性,取而代之的則是“貪婪之情”。
先天的“清靜”,開始讓位於後天的“濁動”,這也就是元神逐漸被識神替代的一個過程。
因此,思慮越是周密,則迷惑越發深重。迷惑愈發深重,則清靜愈不可尋。利害得失之心,終日繁擾於胸中,所以憂愁苦痛,不得片刻安寧。
所以,後天的識神係統,具有分析推演的能力,體現的是人的邏輯思維。
而先天的元神係統,具有感應通靈的性質,體現的是人的靈性思維,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前者本於人,而後者源於天。
打個比方,元神相當於一套隱藏的加密係統,在這套係統中,包含了人的來曆、秉性、天分以及過往的經曆等,也具有接入到宇宙時空這個大係統的鏈接能力。
每當解鎖一段密碼,就意味著先天的靈性增強一分,相應的,就會具備高級的思維,擁有特殊的本領,以及對於宇宙時空更強大的解讀和乾預能力,古人稱之為“天人感應”。
在生活中,有的人靈感特彆強,或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有天才創新的思維,或是能天眼洞視鬼神,或是以心通感知萬物,種種神奇無比的能力,其實本質上,都是元神在默默地發揮著作用。
所以對於修行者而言,修行的過程其實就是逐步解鎖這一套加密係統的過程,直到將整個係統完全解碼之後,則先天之真我與無極大道融合為一,故能變化入神。
在道教的理論中,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元神,隻不過大多數普通人完全感受不到那個層次,也就約等於沒有元神,隻有經過修行才能得以窺見一斑,用一句專業術語來說,叫做:得見先天之性。
我們常說修行是修心性,那心和性是什麼關係呢?
簡單來說:性動為心,心靜為性。性為心之體,心為性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