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江辰這小子怎麼什麼都懂?(1 / 2)

“導員.”

這時候。

坐在後排的一個男生站了起來。

看著孫誌皋問道,“我之前上網查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些網友說殲-10是三代機,但是又有一些網友說殲-10是四代機。”

“咱國家又好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殲-10到底是三代機還是四代機啊?”

孫誌皋朝江辰努了努嘴,“反骨仔,這個問題交由你回答。”

江辰翻了個大白眼。

沒完了?

這事翻不了篇了?

他賭氣道,“不知道,愛幾代幾代,三代四代隻是劃定標準不一樣,三代四代不都一樣?隻要不是三級就行了。”

話才說完,孫誌皋手裡的礦泉水瓶就已經朝他扔過來了,“臭小子,汙言穢語,是不是又想蹲禁閉?讓你回答你就好好給我回答,你要是把這事說清楚,我以後就不叫你‘反骨仔’,你跳級這件事咱也翻篇了。”

江辰這才莞爾一笑,“這還差不多。”

說完。

他先環顧四周一圈。

這才又道,“世界上關於戰鬥機的劃分標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俄標,也叫蘇標;另一種則是美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2010年以前,這兩個國家不但是戰鬥機的主要研發國,更是最大出口國。”

“既然全世界都在很使用這兩個國家研發生產的戰鬥機,自然就用人家的標準了。”

“當然了,像法國,以色列,瑞典.這些國家也能研發戰機,為什麼沒有這些國家的劃分標準呢?因為這些國家幾乎都是老美的附庸,自然使用美標了。”

“回歸主題!”

“戰鬥機的更新迭代標準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噴氣式戰鬥機開始服役之後開始的。”

“從1944年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到今天,噴氣式戰鬥機一共更新迭代了五代。”

“或許有人會質疑,按美標的話,戰鬥機隻更新了四代。”

“訊息落後了夥伴們,現在美國佬也將f-22認定成第五代隱身型戰鬥機了,至於原因嘛,等會兒再說。”

江辰頓了頓。

繼續說道,“第一代戰鬥機是指首批采用噴氣發動機的戰鬥機,其出現時間大約為1944至1953年。”

“由於采用了新式噴氣發動機其作戰能力比使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飛機有了顯著提高。”

“一代機的外形與使用渦輪螺旋槳驅動的戰鬥機有些相似之處,比如說采用直機翼,帶機炮。”

“哦,對了,第一代戰鬥機也有機載雷達了,不過還僅在特殊的夜間戰鬥機上裝備。”

“一代機雖然比起先前的飛機具有很多優勢,但是依然有著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壽命很短,發動機可靠性差、體積笨重,其功率也隻能進行緩慢調節等等。”

“一代機的典型機型有二戰末期德國的Me”係列,英國的‘流星,以及五十年代前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美國的p-80,f-86等等。”

“因為第一代戰鬥機的優缺點都很明顯,所以在五十年代中後期的時候,第二代戰鬥機就已經陸續在各國空軍服役了。”

“第二代戰鬥機的特點總結出來就四個字:高空高速!”

“所以二代機普遍超音速,而且最高升限甚至能突破20000米。”

“為了實現超音速,所以二代機普遍采用後掠翼氣動布局設計。”

“與此同時,二代機有了分支,分為戰鬥轟炸機(f-105和蘇-7)和截擊機(米格-21)。”

“戰鬥轟炸機強調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截擊機則是強調空戰能力。”

“而且由於二代機裝備火控雷達,掛載武器也有了空空導彈,所以基本擁有了超視距作戰能力。”

“二代機主要有米格-21,f-8,f-104等等。哦,對了,咱空軍的殲-5算一代機,殲-6和殲-7算二代機,殲-8勉強能算2.5或者三代機(俄標)”

“一代二機,美俄之間沒有任何爭議,但是第三代就不一樣了。”

“前蘇聯認為把可變後掠翼用在戰鬥機上是一項技術的進步,基本可以劃分為一代戰鬥機,所以前蘇聯的米格-23就是一款三代機。但是美國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可變後掠翼飛機並沒有使飛機極大的進步,最多能算半代,也就是2.5代。”

“所以像什麼米格-23,蘇-15,法國的幻影3,英國的鷂,以及美國的f-4和f-111,按俄標就是三代機,美標就是2.5。”

“因為我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用的是俄標,但是七八十年代以後用的是美標,所以我接下來也用美標吧。”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多用途的戰鬥機就變得非常流行了,所以第三代戰鬥機孕育而生。”

“三代機的特點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多用途’。什麼意思呢,就是什麼能力都有。”

“和前一代的截擊機不同,三代機的設計是超視距作戰和近距格鬥並重。電傳控製和放寬靜穩定性設計被廣泛采用。”

“而且對地/海能力大幅提升。”

“三代機的明星機型可就多了去了,估計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能夠做到如數家珍。”

“比如說大名鼎鼎蘇-27側衛,以及米格-29,法國的幻影2000,美國佬的f-14雄貓,f-16,f-15,f/a-18等等。”

“我國的殲-10,殲-11,殲-15都是三代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