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巧合(2 / 2)

沈澤真的還挺好說話的,沒什麼脾氣的樣子。

她跟祝姨說了一聲不接受采訪,祝姨也表示讚同,他們聾啞學校本本分分地開門教學生,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營銷的必要。

隻能說人紅是非多,到了晚上,藍聽雨再看評論區,已經變成了另一股畫風,有人扒出了沈澤的身世,傳言他是某集團老總的私生子,說的有鼻子有眼,博取了不少流量。

藍聽雨被這一大堆雜七雜八的評論擾得腦殼疼。

她是不相信沈澤是私生子這樣的鬼話的,以她的印象來看,沈澤的家教涵養毋庸置疑。

更何況,沈澤做了整整四年聾啞題材遊戲,還承諾將收入捐獻,私生子的家庭怎麼可能養出這麼……根正苗紅的孩子啊,那不得天天想著和其他兄弟姐妹爭家產嗎?

她索性將屏幕一關,不看這些錯漏百出的瓜田“真相”,出門騎上電動車找她爸媽去。

藍父藍母的攤子在小吃街不起眼的小角落,兩夫妻並不是一人在後廚一人在前台那種傳統夫妻檔的模式,而是一人一個攤子,藍父做驢肉火燒,藍母做菜煎餅。

兩人的攤位各乾各的,攤子前麵的牌子上寫著各自經營的種類。

藍父的驢肉火燒品類簡單,顧客隻需要用手指比數字就可以表達要不要加辣、要不要加蔥之類的意思。

藍母的菜煎餅也是一樣,顧客一般拿小框去冰櫃那頭自己裝好菜過來,比個數字就是一種口味,價格也是不變的,裝一筐都一個價。

兩人的攤子選品可是精心研究過,不用像烤冷麵、卷涼皮那種搭配複雜,也考慮到了不同顧客的喜好。

之前他們還乾過冰糖葫蘆、粥品之類的生意,各種嘗試過一遍之後,發現還是這種有菜有肉有碳水,頂飽又實在的餐食賣得最好。

餐飲這行利潤大,賺的都是辛苦錢,他們兩個一乾就是十幾年,也算是在這條小吃街上紮了根。

大多數的客人都是老客,也樂於去照顧兩個聾啞人的生意,老兩口知道感恩,每天都風雨無阻地出攤,基本沒斷過。

周五晚上人流量大,藍聽雨有了空就去幫幫忙什麼的。

這時候正是飯點,她到了地方,藍父藍母做生意眼觀六路,一邊忙著手上的活計,一邊抬眼就跟藍聽雨對上了眼神,一家三口會心一笑。

藍母給顧客遞煎餅的手一收,極快地將下一個小框中的菜倒上鐵板,她抽空給女兒打了個手語問道:“吃什麼?”

藍聽雨用手語回道:“我去買吃的,等會兒過來換你。”

藍母點點頭。

她跑去彆的攤子,熟絡地跟攤主們打招呼,買了兩份涼皮,一份加辣一份不加辣,不加辣的那份是給她爸的,又去買了一份小餛飩,緊趕慢趕地回到藍母那邊,小餛飩坨了就不好吃了。

藍聽雨替上去做菜煎餅,藍母終於歇了口氣,端個小馬紮坐在旁邊吃小餛飩,他們做小吃的,能在飯點吃上口飯真是難得。

吃完餛飩也就歇了兩分鐘,藍母就站起來了,藍聽雨於是又去替藍父做驢肉火燒。

夏天快到了,攤子上熱得厲害,藍父吃完了涼皮,給老婆女兒買了兩杯奶茶,老婆的是常溫不加糖的,女兒的是去冰三分糖,奶茶老板與他是老熟人,早給他備好了。

藍聽雨站在一旁喝奶茶,又給她媽遞上奶茶喝兩口。

這一來一回之間,一家人沒說一句話,但是多年相處出來的默契與溫情流淌在三人之間,不知不覺就吸引了更多顧客前來。

不少人誇獎著他們一家,藍聽雨應和著回話。

天色漸晚,有兩個年輕的女大學生結伴而來,看到藍聽雨的臉,驚奇地碰了碰同伴的胳膊肘,其中一個雙馬尾的女生拿出手機對她拍攝了起來。

藍聽雨從小馬紮上站起身來,快步向前,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