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繼位後,“潁川四長”活躍的就隻剩下了鐘家和陳家,如今鐘繇也已逝去,鐘家剩下的兩個兒子,一平庸,一幼小,即被火速清理出政治權力的中心。
看來,曹叡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間,默默地開始擠壓士族的生活和發展空間,下一個輪到的,也未必不會是他司馬家。
想到這裡,司馬懿暗暗觀察鐘會。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鐘會這小孩兒,雖然還不滿六歲,但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並且外柔內剛。
多一個朋友,就會少一個敵人,說不定真如張菖蒲所說,這鐘會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收下鐘會後不久,邊境處再次傳來諸葛亮出兵北伐的消息,這次伐魏來勢洶洶,蜀軍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武都、陰平二郡,關中震響,遠懾長安。大司馬曹真聞訊後多次上表,請求伐蜀,曹叡在思索再三後,采納了曹真的建議,並派曹真和司馬懿共同率兵討伐。
出征前,司馬懿邀請已經成為大魏著名相師的朱建平來府上做客,並設宴款待了一番。
酒過三巡,兩人便聊起了此番伐蜀之事,仙風道骨的朱建平捋著胡須,意味深長地說道,“昨日我夜觀天象,發現將星隕落,周圍的輔星卻愈加明亮,曹真大司馬此次征伐恐怕會凶多吉少啊……”
前幾日,皇帝曹叡同曹真、司馬懿以及群臣共同商議伐蜀事宜,原定的路線是由曹真率領主力從長安進入子午穀,並令左將軍張郃出斜穀,而司馬懿則從荊州水陸並進,最終三路人馬會師漢中。
不料,這一謀劃,當即就遭到了以王肅為首的大臣們的反對。
王肅道,漢中一帶地形崎嶇、地勢險要,那裡多為山路,要靠棧道蜿蜒連通。然而,等到大軍抵達漢中時,已是秋季,這是當地的雨季,屆時秋雨連綿,棧道斷絕,會大大影響到魏軍的人馬與軍糧的行進與輸送。
然而,曹真的臉上寫滿了征戰的欲望,他已經聽不得大臣們的進諫,更何況蜀軍在諸葛亮的率領下,一次次將戰火北推,眼看著火苗馬上就要燒到長安,選擇秋季發兵或許本身就是諸葛亮的算計與陰謀,但即便如此,火燒眉毛之際,也隻能鋌而走險。
誰都知道,這將是一場惡戰。
“皇帝也是左右為難,他一邊擢升了進諫的王肅為秘書監,一邊幾日不眠不休地同我們修正和完善進攻思路與防禦手段,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唯有竭忠儘孝,肝膽相報!”
“聽聞王大人在上任秘書監後,還有一段小插曲?”朱建平見司馬懿倒是臉上波瀾不驚,絲毫沒有被他之前的話語所影響,想必是胸有謀劃,卻不想與外人道也,因此便主動換了一個話題。
王肅出任秘書監一職後,立刻上表皇帝,稱秘書監一職相比於尚書、禦史、謁者三台更為親近君主,中書郎地位在尚書丞、尚書郎上,秘書郎就應該在尚書郎下,否則應該在侍禦史之下;秘書郎俸祿都是四百石,升職應該等同於尚書郎,外出應該任郡太守,這是陛下尊崇儒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