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小酒卻覺得比在鄉下住還要安逸,就是他們分的地太遠了一些,要是能像農村一樣就在家門口該有多好?
但鎮子本身的定位就是不同的,如果你在縣城的話,估計還分不到地呢,肯定是縣城周邊的農村人才能分到地。
根據曆史發展軌跡,至少在五八年之前,這地還可以劃分到他們個人的頭上,之後就要成立社團了。
而五五年八月開始使用糧票,直至八五年結束,時間跨度達到了三十年,這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重要轉折點。
五六年開始實施公私合營,也就是說她家的小酒館要麼直接關閉,要麼就要公有化,以街道委派的人一同進行管理銷售,而擁有者則會變成領工資的普通員工。
所以她家這生意,乾不了幾年了。
正因為熟讀曆史發展軌跡,所以才三四個月大的小酒,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
她家院子很大,但都被酒壇子所占據,住在主院,東西廂房全都用來釀酒儲存糧食。
小小的酒館麵積不大,後院卻是個小型加工廠,不僅要乾淨衛生,還要保持酒的純釀,從挑選糧食,清洗、曬乾、酒曲等多步驟開始,每一步都經過嚴格的甄選,可以說家裡除了她這個最小的毛孩子外,對於釀酒的流程早就熟記在心了,不僅如此,還參與其中。
他們家釀酒主要選用高粱和穀子,米酒也有,但是量比較小。
葡萄上市的季節,還會增加葡萄酒,但因為白糖不好買,做出來的口感略差,成本也偏高,所以每年隻做兩個五十斤的壇子,就是極限了。
目前地裡麵種植的糧食